老兄弟是不是愿意享受,韦泽一点都不在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糟糕。宋朝的冗官甚多,萌官也是大问题。可没见到后面的人也提出自己要和开国前辈享受同样待遇的要求。早点让老家伙们从斗争的一线上退下去,对韦泽完全是好事。
“国内问题,国外解决。我们有时候也得讲些做事方法。”韦泽在回答沈心问题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这种帝国主义的传统把戏的确很有效率,想维持国内统治阶级的平衡,要么就制服他们,要么就给他们好处以平息矛盾。不管怎么讲,韦泽都不愿意对老兄弟们痛下杀手,这不仅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更是建立传统的问题。
当年想脱离党,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手续,公开发表脱党声明就可以退出。正是这种在当年那个时代很另类的做法,反倒让不情愿者有退出机制,这可是省了太大的力气。
“怎么?你觉得不合适么?”韦泽问沈心。
“我觉得这个时机还挺好的。理由充分,而且大家也需要些东西来降降火气。”沈心严肃地说道。
“那你具体想说什么?”韦泽也问的直白。
“我想说,这些老兄弟们会不会趁着最后几年,大力安排自己的人。就我知道的,这些同志的子女们可是大量进入公务员体系了。”沈心说着他的担心。
“你要是担心这个,那倒是不必。如果那些人很能干,我们为何不欢迎。要是那些人不能干,没有人在他们上头撑腰,这帮人犯了事,也自有制度来管他们。当下的问题在于我不想看到这帮人有人在上头撑腰,老兄弟退了,即便是出来说清,年轻同志们卖个面子是有的,不过听老同志安排,我不觉得他们会这么做。”韦泽对沈心很放心,说的也是实话。
沈心微微点头,他原本是担心韦泽这么做是一时心软。看到韦泽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静,他也没什么好说了。其实他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在靠着韦泽对他的绝对信任,换个人,还未必真的敢问这样的问题。
第145章 更正确的选择(十六)
民朝人大召开的时候,有一小批比较另类的“旁听者”。他们并非民朝的公民,能到这样的会议上靠的不是民朝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力,而是因为他们的国家理论上奉韦泽为皇帝。高丽、暹罗、越南、缅甸、尼泊尔,迎接这几个小国代表的不是外交部,而是民政部。
到了中国,恢弘的城市与建筑,发达的交通,强大的工业,众多的人口,都让这些向皇帝韦泽陛下朝贡的小国心生极大敬畏。在他们参观了以南京为核心的一众城市群之后,这种敬畏开始渗入这帮人的内心深处。
南京、上海、苏州、杭州、芜湖、安庆、武汉,沿着长江的几大城市居住人口就超过了任何一个小国的人口总和。当然,自来水供应或多或少有些问题,电力供应也不是特别稳定。交通面临人多,空气污染、城市垃圾处理,这些问题都不能无视。这些城市太新,建筑的时候过度追求效率。城市内绿地很多,却没有太多的艺术类点缀。人人忙忙碌碌,在生活压力下火气还不小。
民朝的现状距离韦泽心目中的强大中国还有些差距,对于中国的藩属国来说,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没有城市垃圾处理理念的国家根本理解不了垃圾处理对城市的重要性。工业化城市的壮丽在农业国眼中本身就是一种新奇的美。
缅甸已经上百年没有老老实实的按时朝贡,其他三国的朝贡已经固定化,习惯化。即便如此,几年下来,缅甸使者也习惯了火车与轮船。现在还穿了中国方面提供的冬装。呢子外套里头才用缎面缝好的可拆卸獭兔毛里衬,这等面料与设计让缅甸使者团大为赞赏。
民朝人大会议讨论的内容对于这帮外国人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以理解,国家向人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人大代表好像并不是太领情。民朝内部讨论在这帮外国人听来云山雾罩,理解不能。总是,他们感觉中国好厉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