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页

双方坦率的交流了意见之后,左志丹就去见韦泽汇报情况。令左志丹感到意外的是,韦泽竟然对英国开出的条件非常感兴趣。这也怨不得两人有不同看法,韦泽可是知道当年英国人的嚣张,以及中国当年的低下地位。能逼着英国人在荷属东印度问题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让步,这绝对是国力的胜利。韦泽原来以为英国人会毫不留情的派遣大舰队一路炮击中国海港呢。

韦泽本想让左志丹和英国特使谈论这个问题,不过看着左志丹那一副“天朝上国”的气派,他把最初的话咽回肚子里头,换了个说法,“我要见见英国特使。”

对全球都有比较准确认知的两人之间的谈判就相当理性,双方就英国在西太平洋的地位问题进行了相当认真的讨论。

中国夺取了整个婆罗洲这件事的确引发了英国人的不快,而且中国在婆罗洲迅速站稳脚跟,对婆罗洲进行大规模开发的事情让英国人很不爽。但是这还不足以让英国为此与中国撕破脸。英国巨大的殖民地上的开发程度很低,他们实在是找不到为了一个婆罗洲就和中国开战的理由。英国需要的仅仅是中国尊重英国人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换句话说,中国的扩张到此为止。

确定了英国特使带来的英国议会态度之后,韦泽坦率地说道:“我们愿意尊重英国在西太平洋的地位。除了西班牙人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之外,我们不准备继续谋取更多的土地所有权。”

左志丹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心里面则是有些咂舌,韦泽给大家的印象是非常非常坦率诚实的一个人,他从不对对同志说瞎话。可是韦泽对英国特使说起瞎话的时候真的是情真意切,如果不是左志丹深知韦泽对东南亚甚至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态度,他也会被韦泽语气中那种深刻的欣喜与真诚合作的期待骗过去了。

说完了自己的保证之后,韦泽继续说了下去,“我认为我们的谈判进行的太晚,英国的海军实力强大,所以让我们担心英国会不分青红皂白的站到荷属东印度那边去。”

听到这完全符合事实的恭维,英国特使脸上露出了笑意。他对面的是中国的皇帝,中国皇帝的帝位在全世界都是被认同的。这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就那么几位,印度女皇兼英国国王伊丽莎白,中国皇帝,土耳其大苏丹,俄国沙皇,神罗皇帝,埃塞俄比亚皇帝,除此之外的国家即便自称皇帝,也只被认为是个国王而已。

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中国风潮中,欧洲对中国的社会制度无比憧憬,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模仿自中国的科举制度。所以英国也知道中国的王朝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韦泽现在能称为中国皇帝,自然就得到了相应的荣耀。

第236章 跟对人(十四)

“西班牙在南海附近的岛屿是我们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的,必须归中国所有。”韦泽向着英国特使坦率的谈着源于殖民主义立场的发言。

“陛下确定不会继续扩张中国的领地么?”既然韦泽用殖民主义的立场发话,英国特使也用殖民主义的立场回答。如果韦泽不能完全承认英国人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那一切问题都没有讨论的必要。

韦泽很清楚英国人的想法,他坦然答道:“我们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对外行动,除了与西班牙人的之外,都会请英国参与商议。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签署协议。”

此时的西太平洋刨除掉西班牙人之外,剩下的就是英国、荷兰、中国三家。当地固然还有些地方上的什么苏丹国,但那种“国家”并没有真正被认为是国家。允许它们存在的原因只是为了方便英国与荷兰统治当地而已。

特使倒是有些为难起来,韦泽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中国承认英国在西太平洋主导地位的代价就是英国抛弃西班牙,承认中国对吕宋与马里亚纳群岛的统治。现在英国远东舰队为了给中国点教训,已经派出了自己的舰队冒充西班牙舰队骚扰中国,一旦协议达成,就意味着太平洋上的“西班牙舰队”就从此消失。

身为经验丰富的搅屎棍的代表,英国特使心里面是非常不爽的。其实英国议会里面也有比较强硬的发言,希望能够给中国更多的打击,让中国更清楚的认识到英国强大海军的事实。只是此时英国好不容易与中国有了规模庞大的贸易,而且这些贸易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英国也很担心万一打的过头了,中国撕破脸和英国硬上。英国海军再强,现在也没有能力打进中国的南京,逼迫韦泽签署条约。英国联军已经很强了,还是在欧洲作战,克里米亚战争中南线取得优势,可北线就没能撼动俄国人的防线。最后战争以俄国不割地不赔款,只是放弃了一些原本的要求而已。战争的巨大消耗让英国人也有些吃不消。所以英国议会最终才选择了一个比较和缓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