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人是靠不住的,他们参加恩科的目的只是完一个心愿,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名头罢了。1865年两次恩科,共招收了六百名进士。满人官员暂时没有逃窜的,所以不需要补齐满官。这六百恩科名额中五百名是汉人。他们上任之后就面对毫无油水甚至是拖欠薪水的问题,不到半年就跑了三百余人。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两次恩科一甲共六名,全部跑得无影无踪。
面对各级官员匮乏的局面,满清不得不征召举人充数。距离比较远的地方,举人对朝廷的征召根本没有回应。直隶地方上的举人则以自己德薄才浅为理由拒绝出来为朝廷服务。朝廷得不到汉人地方势力的支持,就只能继续开恩科,开恩科选上的人越来越渣。
满人集团中已经提出干脆罢免所有的汉人官员,建立一个完全由满人组成的朝廷。慈安太后坚决不同意,而且还努力维持科举的存在。现在她竟然要给曾国藩与江忠源封公爵,这距离封王只有一步之遥。恭亲王奕訢用狐疑的目光看着自己这位嫂子,他很怀疑慈安其实真心想的是给曾国藩与江忠源封王吧。
“姐姐,祖宗有祖制啊!”慈禧忍不住劝道。
听了慈禧的建议,慈安突然凤目圆整,她怒道:“当下是要先保住祖宗的江山!若是江山都没了,还有什么祖制可讲!”
恭亲王奕訢打了个寒颤,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慈安真正发怒。而且慈安说出的是朝廷里面所剩无几的有识之士们真正担心的未来。
慈安并没有做自己情绪的发泄,她寒声说道:“八旗必须出战!既然捻匪遭到重创,山东的局面就好了很多。八旗现在就出兵肃清山东的捻匪。”
没等恭亲王奕訢提出意见,慈安继续说道:“若是能肃清山东的捻匪,就让八旗逼住苗沛霖。就他那首鼠两端的性子,没有八旗逼住他,他转眼就会投奔到韦逆那边。”
恭亲王奕訢原本就想问怎么处置苗沛霖,听了慈安的建议,恭亲王奕訢觉得眼前一亮。
慈安接着说道:“派人去盛京打理,祖宗的龙兴之地总不能荒废了。”
恭亲王奕訢愣住了,以他鬼子六的绰号怎么可能想不明白这根本不是打理,而是先准备退路的打算。恭亲王奕訢鼓起勇气问道:“派谁去?”
“八旗军都要出城打仗,谁的仗打得好,就派谁去。”慈安答道。
恭亲王奕訢看着慈安坚定的表情,以及她毫不迟疑的语气,心中大为佩服。退出关外的话关外就只剩了旗人,若是旗人还是现在的怂样,关外也迟早守不住。慈安的意思就是要尽快发掘出尚且能战的八旗军,即便是被迫逃到关外的时候也知道该重用谁。
“那封曾国藩与江忠源为公爵……”恭亲王奕訢试探着慈安太后的意思。
慈安瞪着恭亲王奕訢大声问道:“此时若是不能鼓舞士气,凝聚忠臣的人心,朝廷能与逆贼们死战么?”
恭亲王奕訢瞪大的眼睛,他万万没想到慈安固然在准备后路,同时也准备奋力一搏了。这是非常有骨气的选择,却不是莽撞的选择。恭亲王奕訢急速的梳理着这里面的脉络,若是未来奋力一搏中能够消灭捻军,朝廷就能明确到底谁能打仗,这些人自然就是未来朝廷复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