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页

周金国说道:“我建议立刻准备迎击,同时发报给中央。大家的意思呢?”

此时能够代表安徽军区的所有军事成员都在,大家转瞬间就举手表态。所有人都同意了此事。

对于韦泽而言,包括军委而言,淮军的勇敢实在是超出想象之外。淮军是决定拼死一战?还是有什么别的打算?军委同意了迎战的建议,但是对接下来的战斗并没有统一的意见。

韦泽想了想,最后让左宗棠出来发表一下意见。毕竟以熟悉的程度来看,左宗棠对淮军的熟悉程度大概是相当高的。

左宗棠出来说话的时候还觉得有些不爽,他此时的身份依旧是一员“叛将”。不过左宗棠却不是那种不识大体的人,毕竟此时询问他也是最合乎道理的选择。思忖了片刻,左宗棠答道:“我觉得淮军并不是准备与光复军决战。如果是决战,他们应该对淮河方向进行防御,在徐州方向发动进攻。我也不认为淮军这是虚晃一枪,只要进攻淮河方向,我军在徐州方向的部队肯定会做好准备。”

只是左宗棠在最后的判断时候有些犹豫,他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不过淮军并不知道我军的电报网络,所以我不能完全确定这点。毕竟没有见到电报之前,我也不能相信情报能够朝发夕至。”

又停了片刻,左宗棠改变了一点自己的看法,“但是情报传递并不会延迟那么久,也不能设定淮军完全认为我军情报传递速度比较低。”

听了左宗棠的说法,韦泽出来定调了,“对于高水平的敌人,他们的行动反倒是能够理解的,因为我们的水平比较高。对于低水平的敌人,我们的判断往往会出错,因为我们没办法把自己降低到某个水准之下。现在就请同志们用低水平来考虑淮军,只有这么做才能接近现实。”

第119章 吸血(十一)

“都督,要是用低水平来讨论清军,那就没什么可讨论的。只有咱们到底怎么打清军而已。”军委的同志们的看法挺一致。

“这个想法很好啊。”韦泽表示了赞同。

左宗棠听到这话,心中感到五味俱陈。他很想知道光复军的实际战斗力,却没想到光复军的态度是如此“傲慢”。可仔细想想看,光复军既然能够轻松碾压清军,有这样的判断并不意外。

胡成和此时说道:“如果是这个角度,那就是咱们到底要不要打过淮河。情报显示曾国藩在涡阳杀了几十万人,这件事我觉得不能这么放过吧。”

在解放了江西等地之后,光复军才知道湘军到底制造了何等的暴行。涡阳的血腥屠戮才没有让光复军感到太意外。胡成和接下来的建议很简单,“将这个消息告诉捻军吧。”

满清并没有开发东北,尚且在满清手中的精华地区就只剩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山西地方上的晋商或许有钱,可山西是个穷地方。真正能称为精华的不过是河北、河南、山东。山东济宁以南大部分落入了自封“齐王”的苗沛霖手中。涡阳的杀戮是如此的残酷,捻军得知消息之后不可能无动于衷。如果捻军能够集结兵力解决掉湘军与淮军,满清能战的部队就只剩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