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

虽然这些人保留官印的目的或许是作为一个纪念,或者是准备传给子孙当作古董。但是官印可不是弄块萝卜就能刻的章。正式文书是需要验章的,把官印带走之后,想把官印更改,需要一整套手续,不更改的话,原先的制度就完蛋了。弄块萝卜刻个章就管用了么?这不是开玩笑么!

更重要的是,大量官员的流失直接导致的是原有的制度运行出了大问题。这不是突然间少了几个人,而是突然间少了几百号人。虽然满清冗官巨大,但是冗官不是傻瓜。在满清八面威风的时候,大家当不上官。那满清要完蛋的时候,谁又肯出来给满清陪葬。

当然,也有过把瘾就死的人存在,可这等人满清朝廷还真不敢用他们。满清此时需要的是能够拯救他们的人,而不是那些想当官想疯了的家伙。

“怎么办?”这个问题摆在了满清朝廷面前。

最终商量出来的结果意外的正经,“征召曾国藩进京!”

曾国藩虽然深深的被咸丰皇帝忌惮,但是这个人毕竟有上佳表现。差点解决了太平天国,整顿了涡阳,消灭了涡阳的捻军。还有效的管理起涡阳,让湘军不再向朝廷索要粮食。这等人在此时必须用。

第107章 捻军(十九)

京城变了。那些提笼架鸟的旗人不见了,那些曾经懒洋洋的城门洞下晒太阳的京营也总算有了点当兵的样子。虽然能看到一些当兵的打着长长的哈欠,或许是大烟瘾发作。但是能够真正紧张起来应对当前的危局,总不能说是坏事。

不过曾国藩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不知道这种表面上的振奋能够维持多久。八旗的战斗力实在不值得恭维,至于绿营兵们的战斗力么,如果绿营真的能战,曾国藩也不用费尽心思组建湘军了。至于京营么,理论上应该是最精锐的部队。不过他们就没出过北京城,所以能否真的派上用场,只有天知道。

马车驶过京城的街道,除了尘土与便溺的气味依旧,剩下的就是萧条的感觉。街上行人稀少,店铺前面门可罗雀。不少店铺干脆就关门大吉。至于是因为没有客人,或者是因为收税收的太狠,这就不是曾国藩能够知道的事情。

曾国藩的上千卫队被拦在京城外,只有官员引着他前往皇城。随便聊了两句,曾国藩就确定前来引路的是旗人出身的官员。因为他的名字叫额图海。

副总兵额图海大人腰围粗壮,脑袋油光发亮。用鄙视的眼光看着曾国藩,额图海副总兵先把那帮从京城逃窜的汉人官员大骂了一番。面对这指桑骂槐的态度,曾国藩根本不为所动。满清的制度在快速崩溃,曾国藩比谁都清楚。至少在淮北当地,官员们已经开始快速武人化。从安徽巡抚江忠源开始,安徽当下所有官员基本都是武人出身。经过一系列战场上的失败之后,文人官员逃跑了十之五六。剩下的这些在淮军与湘军的反扑时一度去了淮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失踪几十上百的人再正常不过。特别是那帮官员还带着太多从当地搜刮到的财物。

但是额图海副总兵看来并不在乎这些极为现实的问题,他骂完了这帮逃走的京官,有大声说道:“曾大人,你觉得剩下的汉人官员可靠么?”

曾国藩面不改色地说道:“国难之时还能留到现在,还有什么不可靠的?”

额图海摇摇头,“我是说他们打仗可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