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泽让阮希罕坐下,这才说道:“阮参谋长,刻舟求剑的问题是有些时候完全不顾外部条件变化,这个故事本身挺夸张的,但是仔细想来,我们都是习惯于我们认识的世界。即便世界发生了变化,我们自己往往也没有看到,甚至在看到之后还会装作没看到。就如同你看到的是我军陆军坐船,骑兵走陆路。你也看到了船只是我们夺来的。但是直接要缺乏一个理解,那就是东王早就完全掌握了当地的局面,我们到没有到岳州其实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了。而眼下我军对济宁的控制水平有那么高么?”
“我军根本没有能够控制济宁。”阮希浩认同韦泽的意见。
“那么我们尽可能看情况吧,既然我们事前的准备只有这么多,到了济宁之后就听天由命,能弄到多少船,就弄到多少船。”韦泽带着一副听天由命的模样,坦率地说道。
第44章 回师(五)
济宁城外的大帐里,韦昌荣面对着捻军两位首领,态度认真地说道:“这次打济宁,就不需两位出手啦!”
坐在韦昌荣左手这边的乃是温悦薇,这位跟随韦泽的众多捻军中势力排第二的女当家,在不算太长时间的征战之后,入伙时已经被阳光晒得微黑的皮肤上又罩上了一层征尘。这让温悦薇原本就并不十分充足的女性味道更弱了些,整个人看上去倒像是一位俊俏的青年。
听完了韦昌荣的话,温悦薇皱了皱眉头,“韦大人,你所说的乃是齐王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这个问题问的挺有水平,韦昌荣一时竟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乃是总参谋部商量的结果。但是,最终以文件形势出来的并非是不让捻军参与攻打济宁的战斗,而是要求尽可能避免捻军劫掠城市。
在这件事情上,韦泽以及总参谋部态度很一致。他们需要捻军把战斗力发挥在歼灭清军的战斗中。在战场上,无论捻军多么凶暴,多么残忍的对待清军,太平军都能够接受。但是,太平军自己都没有大肆抢掠城市的计划,自然不可能任由捻军在城市里面瞎搞。
韦昌荣当然想把责任自己揽下来,不过这已经不是韦昌荣自己想揽下来就能揽下来的事情。他思考片刻之后说道:“温首领,你为何一定要打济宁?”
“哼哼!”温悦薇用很嘲讽的语气冷笑一声,然后看了看坐在温悦薇对面的刘永敬。见到温悦薇的视线,韦昌荣也看向了刘永敬。刘永敬在与韦泽一起行动的时候就是捻军最大的团伙,近期一些小团伙加入了刘永敬的队伍,使得此人手下的实力比刚出发的时候更强出不少。
刘永敬年纪比温悦薇大很多,他的冷笑声没有温悦薇看着如此的直率,可说的话却是更加明白,“韦大人,你不就是不想让我等进济宁城么,却还装模作样的说什么不需要我们出手。这t请我们北上的时候,你们哭爹喊娘的请我们和你们一起北上,现在你们把事情办完啦,这就开始过河拆桥么?”
韦昌荣微微沉吟了一下,除了不认同刘永敬所说的太平军哭爹喊娘的请捻军一起北上之外,他倒是很认同刘永敬说的其他部门。韦昌荣就是不想让捻军进济宁城,现在的这个阶段里头,捻军对太平军来说已经没用了。
在与韦泽的私人讨论中,韦泽告诉了韦昌荣在未来对捻军的应对,那就是把捻军扔在淮河以北,让他们自己和清军“相处”。这帮捻军原本就是淮河以北的人,他们在老家也有诸多优势。如果未来太平军还能够北伐,那就是一场十几万二十万部队的大兵团北上作战,那时候即便是捻军有什么异心,在这样的大兵团面前也掀不起什么浪来。
韦昌荣对韦泽的有关“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大兵团”毫无感觉,他很难想象规模如此巨大的部队到底是一个什么模样,所以当时也很迷惑了一阵。同时,他完全理解了韦泽的核心思想,“捻军不是自己人”。
既然捻军不是韦泽的自己人,捻军就一定不会站在韦泽这边看问题。事实证明这也没错,太平军不想对城市进行无意义的劫掠,而捻军们的看法就与韦泽完全不同。韦昌荣尝试着说服一下对面的这两位捻军大头子,毕竟在韦泽北伐初期,这两人也能称得上是相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