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旱便是天灭我大赵,百姓饿毙于野,易子而食重现人间。大赵完了,再也不能支持一场战争。可李牧,司马尚……”赵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这些年的赵王他真是当够了。爷爷和父亲将武灵王的家底败了个精光,沦落到他这里,虽然殚精竭虑可还是不能够重振雄风。
长平之战之后的巨大伤口,直到今天也没能愈合。兵源质量的优势,被人口数量的劣势稀释得所剩无几。当这个赵王真累,赵王迁是受够了。如果可能他真的想早早投降算了,混个韩王安的下场似乎也不错。至少,可以让自己和赵国人得到一个解脱。再也不用受罪!
“大王需要悲伤,您这是为了大赵的百姓考虑。咱们大赵的国力再也打不下去了,求和成了唯一的出路。如今秦人保证不滥杀无辜,而且不毁弃宗庙,还划分采邑供养大王与王室。这已经是殊为难得的条件,可叹李牧那些人,空想着自己武人的名声,根本不想想大赵百姓的疾苦。就算他们想打下去,咱们哪里还有粮食来供给他们的军粮。
与其将齐国借来的粮食都当做军粮,还不如用于救灾好救活更多的大赵百姓。大王的仁德之举,一定会受到列祖列宗的原谅,千秋万代的赞扬供奉。臣,愿为大王执殳前驱,即便到了阴间也要为大王分说个明明白白。断然不会让大王没了下场,非次拳拳之心不足矣报答大王的知遇之恩。”
战争从来都是综合国力的对决,自从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已经苦苦坚持了三十一年,连绵的战乱早已经将赵国熬得油尽灯枯。李牧他们是武将,不愿意放弃武将的尊严,他们可以无视赵国民众的苦难。赵王迁却不愿意,郭开也不愿意。有时候,谁卖了国谁又就了国,真的很难说个清楚明白。
第106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王翦还是私自修改了荆二的君令,至少是部分修改。他带着主力跟着厉枭来到井陉,他非常担心李牧看清楚了这支秦军的虚实,在自己还没有对邯郸发起攻击的时候,就总攻厉枭。十万铁骑对三万立足未稳的步兵,用屁股想都知道这会是一场屠杀。
来到阵前,王翦算是领教了这位赵国名将的厉害。整个井陉营垒挨着营垒,堑壕连着堑壕。李牧硬是将井陉周边十里之地,都变成了杀人的陷阱。进攻这样的军阵,绝对是任何一支军队的灾难。就王翦估计,秦军不死个七八万人,绝对拿不下来。
如果李牧玩点花样的话,王翦甚至认为就算将自己的手下全都填进去,恐怕也拿不下来。
“果然是名将!咱们就在他们当面扎营,小心夜间袭扰。”赵国骑兵闻名于世,来去如风正是他们的特点。李牧用兵灵活多变,不搞点花样那不是他的性格。
王翦吩咐一声便收了望远镜,带着一众爪牙离开了当面的土山。
对面的李牧同样也在观察在秦军,对面的秦军人数很多。怕是不下十几万,这样多的人数,也不是一个冲锋能够打得掉的。可惜,赵国疲弱。井陉这样的紧要之地,只有十三人驻守。若是再给他五万人,李牧就有把握趁秦军立足未稳,将当面之敌全部吃掉。
赵国的国力实在衰弱得太过厉害,当年赵武灵王首倡胡服骑射。空弦之士六十余万,若是有那些雄兵在手。荡平秦国说不上,但吃掉眼前这些秦军,那是小菜一碟。可惜啊!历史不可以重来!李牧无奈的拍了一下箭垛,脚下的井陉城是整个防御阵地的核心。秦军不死个五六万人,是到不了城下的。按照李牧的防御设计,就算是来个三五十万秦军,也休想轻易拿下井陉。
对面的秦军在紧锣密鼓的修筑营垒,看起来也是做了长期作战的准备。而赵军这便,同样也在修筑新的营垒工事。冰天雪地之中,两支队伍都在疯狂挖土。
这一挖就是半个月,其间两军颇有一点儿相敬如宾的意思。反正白天的时候,连骂阵的都没有。当然,到了晚上摸哨劫粮一类的把戏没少干。尤其是赵军,对秦军的粮队很感兴趣。不过,被王翦设计干掉了上千人之后,也消停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