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这是何意?”吕不韦听了茅焦的话也是吃了一惊道。
“大王青春茂盛年纪渐长,已经不是前些年的小孩子了。如今的情势,大王已经露出一代人王地主之像。若是假以时日,必然是一代气吞山河之主。敢问相邦大人,史上这样的主上会无视相邦大人这样的权臣存在么?看看历史上出名的那些名臣,到了最后都混个什么下场?”茅焦那老迈的声音,好像清晨的钟声震得吕不韦的耳朵“嗡”“嗡”直响。
吕不韦一惊,因为他想到了商鞅。与其说商鞅是功高震主,其实是因为他权柄过大,阻碍了新王的顺利掌权。帝王是不会允许,这个帝国之内存在第二个声音的。而自己,恰恰就是那第二个声音。
掌管大秦朝政多年,吕不韦的门客党羽几步遍布大秦朝廷的方方面面。哪的部门不是得了相邦府的令牌,就好像接到了大王的令旨一样。开始吕不韦还有些自豪,可今天茅焦的一句话算是彻底点醒了他。当年的新王为了掌权,会车裂商鞅。
那么如今的新王为了掌权,是不会也会……!
在权利面前,根本没有亲情人性可讲。别说自己这个父亲不明不白,就算是真的老爹那又如何?从春秋到战国,杀父弑君的人还少了?这个“儿子”越来越展现出心狠手辣的一面。
赵姬为什么躲去了雍都,孝后为什么躲去了巴蜀。都是因为荆二这些年,在军方的支持下越来越展现出铁腕统治的苗头。难道,自己真的会成为第二个商鞅?
“先生,不韦应该怎么做?”吕不韦想了很久,马车即将到府门的时候。吕不韦忽然拉住茅焦的手,急切的问道。
“万事都是一个权字引起,相邦大人年近耳顺。有些东西还是逐渐放手吧,吕家的下一代没有出色的人才。相邦大人还是慢慢交出手中权利,然后回封地做一富家翁。若是天不灭吕氏,自然会降临一个出挑的孩子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第125章 一月大事记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吕不韦这些天来最常念叨的,就是这两句话。朝廷正在调兵遣将,应付即将到来的六国联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吕不韦没有任何掣肘的举动,反而大力配合。不但积极的筹备粮草调配运力,而且开始慢慢将权利移交给朝廷的相应官署。以前都是他独断专行的事情,现在也都交给官署自己决定。
大秦上下开始了全面的动员,云家的四轮马车战线了无与伦比的运力优势。大秦在道路上的巨额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平坦的驰道为快速运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云家的四轮运兵马车,可以在一天之内赶路三百里。两天时间就能将五万将士运抵函谷关,不过余下的路就需要他们自己走了。毕竟函谷关以东的道路状况,可比关中要差多了。为了尽可能的加大运力的有效性,人只运到函谷关。
朝廷这一下才真正认识到云家力量的恐怖,云玥说是半个月运完二十万人。结果二十天时间就运了三十余万人到达函谷关,雍都的兵力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运输一空。只剩下嫪毐率领的三万守备军驻防!
运送完了士卒,云家又帮助朝廷运送了海量的粮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函谷关以东的防线立刻充实起来,不但粮食辎重不缺。甚至还有很多富裕,许多城池里面的粮仓都装满了。箭矢戈矛等兵器,也都堆积如山。
信任东方统帅恒齿,对云家的运力赞不绝口。对将要到来的战争更是信心满满,如今的他不但有了兵将和充足的物资,甚至有了三弓床弩还有火油。不但他,整个大秦都相信东方六国的这次合纵,将会像以前的历次合纵一样被拍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