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领太监回去悄悄奏报了贞贵妃,很快地宫内都知道皇帝危在旦夕了。大家都把一颗心悬得高高地,准备适应不测之变,只有丽妃不死心,半夜里起来祷祝上苍,把自己的寿数借给皇帝。她不知上苍可肯默佑?但这样做了,仿佛心里好过多了。

肃顺在皇帝重新病倒的当日,多了一项差使:“署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在内廷当差的“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都在“正黄”、“镶黄”、“正白”这所谓“上三旗”中选拔。肃顺由于这一项差使,使得他掌握了指挥正黄旗侍卫的权力,对于控制宫门交通,获得了更多的方便。

其次是商量题命大臣的名单,与此密议的,除了载垣和端华以外,就只有一个杜翰。

密议的地点是在肃顺家的一座水阁中,三面隔绝,唯一的通路一座曲栏小桥,派了亲信家人在入口之处守祝因为是如此严密,所以每一个人说话,便都不须有任何顾忌。

当然是肃顺首先发言,“上头的病,比外面所知道的要厉害得多!”他说,“一句话,‘灯尽油干’,说完就完。这一倒下来,整个儿的千斤重担,都在咱们身上。趁上头还有口气,咱们该让他说些什么!”

“还不就是派顾命大臣这一档子事吗?”载垣搭腔,“反正总不能把恭老六搁在里面。”

“还有,不能把皇后拉进来!”

“继园。”肃顺看着杜翰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出来大家听听。”

杜翰到底是读过几句书的,想了一会,慢条斯理地说:“顾命大臣,多出亲命,从无臣下拟呈之例,倘或冒昧进言,惹起反感,偏偏不如所期,岂非弄巧成拙?”

“这不会。”肃顺极肯定地说,“我有把握。”

“好吧,那咱们就想名字吧!”端华用他那为鼻烟染得黑黑的手指,指点着说,“你、他、我,还有他。这里就四个了。”

“军机大臣全班。”

“不,不!”肃顺纠正载垣的话,“怎么说是全班?文博川不在内。”肃顺怎么可能让文祥进顾命的班子。

“那么就是四位。穆、杜、匡、焦,加上咱们哥儿三,一共七位。够了,够了!”

“还应该添一个。”肃顺说了这一句,望着杜翰又问:“你懂我的意思吗?”

“中堂的意思我懂。”杜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