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页

在谋划对策之前,莫离先沉吟道:“李四平不是平庸之辈,颇有才干,是大明安麾下第一智谋之士,我在渤海、辽东时,与他颇有交情,对其尚算了解。此番他既然带了援军赶到辽东,按理说不应该数战而未得寸进,一分功劳都没有。不知他到辽东后,是如何应对眼下局势的?”

“李四平领援军至辽东后,先是令精锐大军长驱直入,猛击合围都里镇的契丹军后背。”李从璟道。

莫离颔首道:“援军骤至,的确应以雷霆之势,以力破敌,不给对方应对、防御之机。李四平此举不错。战果如何?”

“渤海国军队连续猛攻三日,未能突破契丹防线。”李从璟看着莫离道。

莫离有些吃惊,“契丹军久战成疲,渤海国军队驰援首战,锐气正盛之时,竟然连战三日未能破敌?”

李从璟肃然点头。

莫离寻思片刻,又问:“之后如何?”

“渤海军初战不克,战事陷入焦灼,然因李四平牵制了大批契丹军,致使其对都里镇攻势减弱,都里镇幸能得撑一时。”李从璟道。

“便纵能得撑一时,围攻都里镇的契丹军仍旧数倍于都里镇中的渤海军,若不解围,都里镇城破只是早晚之事。”莫离对渤海军的战力了如指掌,他对辽东战事的判断,自然很有权威性。事实上,渤海军目下能挡住契丹军进攻,还是得益于他们经过了一年多的战场磨练。自古沙场出精兵,这是毋庸置疑的。

李从璟继续往下说道:“仅四日后,李四平使了一出妙计。”

“什么妙计?”

“围魏救赵。”

“哦?”莫离微微一笑,“莫不是李四平以奇兵奔袭建安?是了,李四平是个有本事的,他亲领渤海军精锐前来救援都里镇,却被挡在半路,这是他怎么都不会接受的。如今契丹军多在都里镇,或在阻击他本人,其对建安的防御,势必薄弱。此举,有避重取轻的神妙。”

“的确如此,李四平此举堪称精妙。”

“结果如何?”

“卿以为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