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眼下伪梁未灭,百战军拥军两万,正好为尖刀,在接下来的天子伐梁之战中身先士卒,便是有人攻讦百战军佣兵过重,一时倒也无虞。”此事莫离之前明显考虑过,这会儿分析起来头头是道,“所以困局不在眼下,而在今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目前态势,若是大唐顺利灭梁,百战军军力还会再度膨胀,届时强敌灭,百战军何去何从?”莫离肃然道,“自古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陛下灭梁之后,若是不立即着手统一天下,百战军将于何地容身?”

“放在藩镇,无疑尾大不掉,陛下不会放心;而若是打散编入六军和侍卫亲军,不仅陛下会有顾虑,我等也不会甘心从命。”莫离直言不讳道,说到这里,目光锐利起来,“我等能看清这些,陛下也能看清,你说陛下为了避免如此两难局面出现,会不会提前采取些什么手段?”

李从璟蹙眉苦思,颇有些无奈,“感情说到底,倒是百战军不该连番大胜,发展如此之快了。”

莫离轻轻一笑,“李哥儿何必惺惺作态,要破解危局,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简单如何,难又是如何?”李从璟问,打算先让莫离将肚子里的墨水都吐出来再说。

“简单,是破局简单,李哥儿只需要解决百战军军力膨胀的问题,就能出困。要如此,只有一条路:献俘。将梁军俘虏献给陛下,不仅能解决百战军佣兵太重的局面,也能让我等在陛下面前彰显忠心。”

“难,是往后走很难。”莫离一字字道,“今日百战军可以自折羽翼,但明日如何?百战军总是要往前走的,难不成还要一次次挥刀斩自己的肉?”

说到这,李从璟忽然笑了,他已经知道莫离要说什么,但他还是问道:“要破解长久之局,该当如何?”

莫离却也不着急说了,露出一个淡然的笑容,似乎是知道李从璟的心意,他道:“那就要看李哥儿的志向,有多高了。”

话尽于此,两人不复多言,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彼此心知肚明。

“所以此番去兴唐府,对李哥儿来说,分外重要。”莫离最后回到眼前实际上来,“此去,李哥儿当谨记两件事,一曰结交内援;二曰勘定外地。结交朝中重臣,引为内援,日后朝中有人,在陛下决策时能够进言,李哥儿征战才能趋利避害,老将军戎马一生,当有至交,李哥儿不应错过;勘定外地,是选择百战军日后之去向。此两者,李哥儿当慎之又慎。”

“听说李哥儿此去兴唐府,陛下要给你说媒?当此时机,可得好生把握,没什么交情比姻亲更靠谱了。”莫离最后打趣道。

李从璟自嘲一笑,随即认真道:“我此行去兴唐府,怀孟两州,就交给你了。”

“李哥儿放心便是。”

翌日,李从璟离开怀州,启程赶往兴唐府。

不日临近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