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页

说起来赵字营的方方面面在山东六府活动不算少,从来都是讲规矩的,没什么仗势欺人,也没什么强买强卖,从不让大家为难,可就在这件事上发作,看来咱们觉得是小事,他们却觉得是大事,以后这个老虎屁股还是不要摸了。

整件事从起始到结束也就是不到一个月,除了对赵字营“大惊小怪”的惊愕,以及这突然举动的鸡飞狗跳之外,山东文武和关注赵字营的相关人等,再次被徐州兵马的动员能力震撼,用兵聚散如常以为上,不足十日大兵聚集出动,同样不足十日大军回归驻地,这已经可以称得上神速,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地方上居然没有感到被滋扰,徐州人到底有多富,居然能做到这一点?

赵字营的这次行动倒是让山东地面上很多士绅豪强的态度变了,原本在赵字营控制范围内的士绅豪强们不必说,可东昌府和济南府这些毗邻兖州府的区域,甚至北直隶的大名府等地,原本对这徐州势力只是观望,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心想井水不犯河水,可能永远没有交集,可这次赵字营的行动却让很多人改变了想法,同时被徐州的实力震撼,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现状和那些不敢想的将来了。

这件事完结,给了交待,尘埃落定,已经是十一月下半,马上就要腊月过年了,可赵字营云山行的商队却没有休息,那些已经收拢过来的辽东难民经过紧张挑选后,又有近三百人被挑选出来,跟随赵字营的各支商队北上登州府,在那边招揽辽东难民,经过楼家这件事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触这个霉头了。

在济南府有亲近官府的地方和江湖势力出面,将各支商队维护的很周全,在青州府那边,先前出向导的那位大豪更是竭力奉承,经过这件事之后,他可是明白赵字营到底是怎样的庞然大物,而进入莱州府和登州府之后更是畅通无阻,官差在前前后后都打好了招呼。

第1082章 海上的风险

招募辽东难民很顺利,天气越冷,越是临近过年,那些辽东来的逃兵百姓就过得越苦,有人聚集起来成为响马盗匪,也有人在城内城外苦熬,不管那一种听到从前熟人和乡亲的献身说法,都是心动,就算打家劫舍也不如安生过日子好,而且乡亲们都讲的明白,徐州那边待人公平,从没什么瞧不起之类的勾当。

运出辽民也很简单,首先出身逃兵难民的辽民本身就有一定组织,而且赵字营这边掌握他们的粮食给养,只有这一家会给他们的衣食,没有别的选择,自然只能跟随南下,等到了东昌府之后就算想跑也跑不了了,何况没有人敢跑,在这天气里,跑出去就只有冻饿而死一个下场。

一队五百人或者千人,一队队出登州府,路上需要的粮食物资,甚至装运物资的车马都是大量,而且登州府府城濒海区域是山东最东北端,从徐州或者济宁带着物资过来很浪费很不方便,其实最容易便捷的方式是用船,余家的沙船宽大载重也大,最适合装运难民,可这个时候沿海封冻,没办法入港,当时这个难处是贸易厅和农垦厅最发愁的。

谁也没想到这个难处这么容易解决,只要拿着金银过来,在登州府这边可以买到足量的物资,而且价钱并不高,更让人觉得方便的是,这边应有尽有,每一项物资的数量都很大,根本不必担心短缺的事情。

从前朝廷供应辽东军需,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山东登州府这边海运北上,到了现在,朝廷为了对辽东用兵,又在这登州府囤积了大量的物资,谁都知道朝廷官军一时半会打不过去,本地兵马耗用的又是有限,这些物资自然成了登莱两府各级文武官员的聚宝盆。

可物资这么多,又不是什么贩卖可得暴利的商货,想要变现很不容易,大家你分些我分些,看着是发财了,可都是账面上的数目,没办法变成真金白银,这徐州赵字营一来,白花花的银子撒出去,大家真是喜笑颜开,顺带着对楼家人愈加痛恨鄙视,心想这徐州人是煞神,可也是财神,你得罪了煞神耽误了大家发财,这不是罪该万死吗?

反攻辽东所需的粮草物资甚至车马,就这么在冬天折旧腐烂,变成了赵字营招募难民的消耗,说起来可悲可笑,这么多为了辽东的粮草物资,却没有一丝一毫用在辽东的难民百姓身上,这些可怜人吃上用上这些东西,还是因为远在徐州的赵字营。

如果说先前是被赵字营的威势凶蛮吓住,大家不得不低头,那么现在山东巡抚、登莱两府,文武各级官员一直到下面的吏员差役和兵丁,每个人的低头服软就是为了银子和发财了,能生发起来,低头也就低头了,天底下没有比徐州更可亲可爱的人了。

一笔笔银子花出去,一宗宗物资跟随难民们一路向西,然后在东昌府再一路向南,开始大家不得不为,后来大家心甘情愿,地方上则是冷眼旁观,再后来,无论什么人都是被震撼了,尽管这天启二年的年底,他们已经被赵字营震撼了许多次,赵字营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到底有多少银钱财货,怎么就好像是金山一般,不对,如果是金山也经不住这样的花销,可赵字营就这么不断的撒银子出来,这到底是有怎么样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