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页

“炒面呗。把大豆、高粱、大米炒熟了、磨碎了,再加上盐,就着凉水便可以吃。”王贤让人给二位大人端来茶碗漱口,笑道:“这比吃大饼有营养多了,而且能放很长时间,吃起来也方便,还不用生火,省得在草原上暴露目标。”

“考虑得真周全。”金问和杨溥是彻底服了,对朱瞻基笑道:“我们可以请太子殿下放心了,太孙殿下比我们想得细多了。”

“嘿嘿,我父亲总担心我冒失,这下没什么好说的了。”朱瞻基乐得合不拢嘴道:“走走,再去看几样新玩意儿,还有更有意思的呢……”

王贤跟着朱瞻基他们出了屋,刚要去下一间,便看见周勇快步走过来。

王贤站住脚,与众人拉开一段距离,问道:“什么事?”

“陈管家在营外,说夫人请大人家去一趟。”周勇轻声道:“大人都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

“我走不开啊。”王贤皱眉道:“全军都在备战……”

“那……我怎么回话?”周勇有些为难道。

“就说过几天……”王贤叹口气道:“我会抽空回去一趟的。”

“是。”周勇便出去回话了。

“唉……”王贤又叹了口气,便进去屋里了。

皇城中更也是一片忙碌。自从向各衙门下达了征伐令后,庞大的战争机器便运转起来,整个帝国都转变为战时体制,开始为五十万大军的出征准备着。

对这个年代的大明军队来说,出征作战是不需要动员的,将士们将为皇帝打仗视为建立功勋、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都抢破头地想上战场。但从来不是有军队就可以开战的,尤其是这种几十万大军的征伐,打得其实是后勤,是粮秣给养。而经过多年的大兴大建、大鸣大放后,大明朝的财政,已经极度枯竭了。了解内情的官员都说,若非户部尚书夏元吉这个大管家是腾挪筹措的天才,大明朝的盛世外衣,早就被扯得一丝不挂了。甚至有人刻薄地说,今上比之隋炀,就是多了个夏元吉!

不过就算是夏元吉,摊上这么好大喜功的主儿,也是心力交瘁,难以为继,供给出征的军粮迟迟无法筹措到位,让朱棣大发雷霆。发了好一阵火,朱棣才想到自己还得靠他支撑局面,只好收摄了心神,要过热奶子饮了一杯,沉声问道:“朕再问你一遍,二月之前,到底还能有多少军粮运到居庸关?”

“回禀皇上,”夏元吉还不到五十岁,但常年殚精竭虑,已经让他须发花白,如六七十岁的老人一般,缓缓回禀道:“能运去居庸关的军粮,俱已呈报上来,夏收之前,府库中再无可调之粮了。”

“你要让朕的大军在塞外喝西北风么?”朱棣的火气又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