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也替王贤在上头签字了,然后黯然将一式两份的契约,摆在魏知县面前。
魏源提起笔来,只觉重逾千斤。落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也给自己的仕途画上了句号……贱卖官田之事,必须有人负责,就算朝廷和省里不追究,他也过不了自己这关,不会再觍颜当这个朝廷命官了。
当然光签名是没用的,哪怕民间田产买卖,都需要县官用印才能生效,何况是官田了。搁下笔,他打开印盒子,拿起那枚知县大印,在约书上按下,拿起,再在另一份上按下,契成……
两个员外捧着约书,兴高采烈地离去了……
魏知县痛苦地闭上眼,失败,自己彻底失败了……
吴为愤恨地一拳打在椅背上,竟将那花梨木的官帽椅,打了个粉碎!
当天下午,大户们便按照契约,将一万七千石粮食,运到了永丰仓,其中九千石是购买那两千亩成田的全款;还有八千石,是另外八千亩半成田的定金。
无论如何,富阳县的粮食危机过去了,老百姓松了口气,大户们更是在李员外的别业里,通宵达旦地摆酒欢庆,彻夜笙歌,庆祝大发利市是一方面,但更让他们高兴的是,那桀骜不驯的魏知县,终于向他们低头了!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对乡绅巨室来说,势压州县,至少是结好州县,才是他们习惯的生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风风光光地傲立在乡间。但魏源不愿与他们沆瀣一气,更想将他们压倒,这是乡绅们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那么只有将他压倒了,而且他们也做到了……
翌日清晨,富户们才结束了通宵的荒淫,乘车坐轿各自家去了。
杨员外坐在自家的马车上,得意地哼着小曲。这次他居功至伟,得到的好处也最多,足足两千亩梯田,至少值六万两银子。就算扣掉给那位同宗大人物的,也足够他三代挥霍了。
想到得意处,小小车厢已经容纳不了他膨胀的心,杨员外让人卸掉车帘,像国王巡视领地一样,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
突然他目光一凝,仿佛白日见鬼!
他竟看到那个应该还在苏州求告无门的王贤,在几个伴当的簇拥下,从码头方向走来……
第0117章 杨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