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这个办法却不可行,因为药品是有成本的,不可能无限度减下去,降到成本以下,整个行业都没法做下去了。

熟悉医药行业的并不是只有曾毅一个,可为什么这个根本不可行的办法却一直在被执行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每年的招标结果一出来,从招标的成果看,药价肯定是又降了,领导不用出一分钱,政绩就有了,对群众的呼声也算是有了交代,还缓和了矛盾和压力;而作为老百姓呢,又不可能知道药品的成本是多少,看到药价降了,自然心中欢喜,甚至还以为自己看病能占到便宜呢。

领导高兴,群众欢心,还不用自己花一分钱,如此皆大欢喜的事情,自然谁都喜欢去做了!

这就叫做“投其所好”,一个愿打,一个愿捱。

可高兴过后,等大家再去医院看病时,却被开出了一大堆不在医保报销之列的药品。有人会说这是医生吃了高价药的回扣,故意这么做的,不可否认,有一些医生是这样做的,但更多的是出于无奈,因为医院的药房里真的没有那些低价药,或者吃了无法保证疗效。

都低于成本了,这种药还会有企业去生产吗?造得越多,就亏得越多!就算造出来了,你敢吃吗,疗效能保证吗?

药价年年都在降,可看病难的问题依旧存在,甚至越演越烈,事实已经证明:降药价根本解决不了看病难。靠降药价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

既然是自欺欺人,那出现这种有违常理的招标结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来参加医保招标的企业,有的干脆就是义务帮忙,故意报个低价,或许根本就不生产这种药;有的则是为了混个眼熟,故意报低价拿下医保的单子,借此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地位,但他们也造不出自己报的那个价格的药品,所以医保目录上明明有的药,事实上却永远处于没货状态;有的则纯属是昧了良心,不管多低的价格,他们都敢报,也造的出来。

至于那些正优秀的医药企业,他们报不出那么低的价,也造不出那么低的药,只好被迫退出医保这个市场了。

不管任何行业,都是“优胜劣汰”的,而一味降药价所产生的副作用,就是“劣胜优汰”。

这个事情,明显有悖常理,也对整个医药行业造成了损害,曾毅改变不了其他地方的做法,但在丰庆县,他绝不允许这么搞!

第五七零章 人才亮

两天之后,张发成带着新的招标结果来找曾毅。

在新的医保药物目录上,大部分类别的药物都发生了变化,之前中标的企业,全都一些听都没听过的小厂子,而在现在的目录上,一半以上的药品,都采用的是知名大厂生产的,品质比较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