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写的《汉武大帝》第一部一年卖出了一千两百万册,而去年的第二部销量仅仅是六百五十万册也就是第一部的一半,我自认为我的写作能力没有下降,而且经过两年的准备,第二部的水平应当是在第一部之上。那是图书市场衰弱了?并不是这样的,观看悬疑、推理、言情等等其他类型书籍,这几年市场销售的对比,事实上是呈阶梯状的向上增幅的。也就是说,走下坡路的仅仅是我们历史出版题材而已。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料到的,历史是多姿多样,可如果说每年都有数千本关于历史的出版物,读者终究会感觉到厌烦,这个时候必须有新的能量注入,拯救历史这个题材。而《三国那些事儿》就是这样一个新能量,谢谢苏作家为历史这一类型注入了新的活力,谢谢!”
陈彦这已经完全可以说跟侯君西是撕破脸皮了,这边侯君西刚刚说了《三国那些事儿》是毒瘤,可是这边陈彦却道谢,这打脸那绝对是“啪啪”响,当然侯君西与陈彦可以说是同一个等级的,因此自然是不惧,你说读者他不敢反驳,可陈彦还不敢?
正好可以打嘴仗转移注意力,正当侯君西这样想的时候,另外一位站出来了——醴泉大学校长曹煜阳。
曹煜阳虽然是没有出过任何历史出版物的小说,可是却出过不少关于历史的学术报告,解决了一些历史上的谜题。再加上作为全华夏历史系最好的大学的校长,本身曹煜阳的话都可以说是代表着官方的话了。
“《三国那些事儿》虽然语言有些恶搞,可是我仔细看了看,在历史大问题之上是没有任何错误的,所以根本就不存有毒瘤这种评价。其实一开始我委托苏作家写历史题材的书时,他说他会用一种诙谐的语言来写,我当时就很迟疑,这种语气不是与历史的沉重感完全相悖,这样写可以写出好书吗?我当时很疑惑,甚至心中有一丝的怀疑,可是《三国那些事儿》的出现,一个王朝的建立,到乱世的展开,再到三国鼎立,再到另外一个王朝的兴起。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仿佛一个轮回,苏释晨作家写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历史。”
不打脸则已,一打那绝对是不留情啊,从读者、作者、官方这三方面打脸,苏释晨所用的方式那可是相当的全面。
可醴泉大学校长曹煜阳的话依旧不是结束,最后一击要苏释晨自己完成,在阳城卫视的读者采访节目,陈彦与曹煜阳的支持发布之后,苏释晨却忽然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
第350章 你没资格
“咔嚓咔嚓”记者们手中的照相机好像是胶卷不要钱一样,那是不停的拍照。完全可以预见,下午或者是明天新闻的主板面杂志的封面全部都会是苏释晨的照片了。
这个新闻发布会很特别,以往都有姗释公司的人陪着苏释晨一起,可是今天却没有,苏释晨这个节奏是压根儿就没想过让这些个记者提问题。
苏释晨就站在台上,也不说话,就这样双手撑着看着下面的记者,而下面的记者也自顾自的拍照,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十五分钟,拍照的“咔擦”声慢慢的小了很多,都小声的议论是不是发布会还没有开始。然后又这样持续了五分钟,议论的声音就越来越大了。
一直到下面的记者都等得不耐烦了,苏释晨才开口:“我先给各位看一个销售数据的调查表。”投影大屏幕之上出现一张一张的表格,是今年上市销售三国类出版物的数据统计。
最高的一本是这五个月过去了累计销量两百九十万册,而这本书也就是侯君西的,最低的销量仅仅不到十万册,而在旁边用红线标注的是《三国那些事儿》的销量,前后这样一比较,完全是云泥之别,差太多了!
这个数据是干什么?还专门用红线标出来,不少记者揣测这该不会是在秀优越吧。
事实上《三国那些事儿》的数据与这些书比起来真的完全就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一天的销量就相当于其余的书五个月累计销量,甚至与还高出了几倍,完全有资格秀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