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常喜盛询问其枇杷县里的情况,透露出想要把自家生意做到那里的时候,常春花和尤茂源更进一步的体会到,这小半年他们似乎错过了很多事。
第043章 扇车
尤家在枇杷县开了一家杂货铺,生意还算不错,所以日子过得颇为殷实,至少不用常家人之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常春花只需要在家里做些家务和带孩子伺候老人就成,比几个嫂子身上的活要轻省得多。
所以常春花虽然没差几个嫂子几岁,可瞧着却要年轻得多,这都是日子过得好,不用风吹日晒的结果。
常喜盛早就盘算好,要将自家的油和茱萸等产品卖到枇杷县,只是忙着在稻香县打开销路,所以还没顾得上。且想着等妹妹妹夫一家子过来拜年的时候,可以趁机和妹夫说道,也就不着急。
枇杷县县城也不大,人口不多只是个下县,生活水平和稻香县只稍微富足一些,这也就意味着购买力会受到限制。而来回路途又比较遥远,所以能销的量兴许也多不到哪里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值得去开拓。
最重要的是,妹夫一家就是县里头做买卖的,会比在稻香县更容易打开销路。
河道要通至少还得等两年,这段时日到府里做生意也就是个试水,不亏钱都算是不错。而且刚开始的生意恐怕也不怎么好,消耗不了太多的货物。
而这阵子的奔波,也让常喜盛大概能知晓稻香县能消耗多少油和茱萸酱、辣米油。他心里大致算了一下,若紧紧靠稻香县和府里两个地方,恐怕至少还有两三成卖不完。
所以常喜盛想着这两年里,以稻香县为主要销往的地方,府里为探路,其他县为补充。
销往稻香县城是为了挣钱,而销往其他县城则是为了弥补卖到府里亏损的部分,顺道也是为自家的产品打打名声。
常喜乐之前就提议,以后对外贩卖常家产的东西,都要打上“桃源村”的名头,灌输品牌的概念。用来装在的瓶瓶罐罐也要贴上桃源村的标志,让大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出自桃源村,以后一说起就能知道,这些东西是打哪里来,产生品牌效应。
常家人其实不是很解为何要打上桃源村的名号,而不是常家。
常喜乐只是解释,姓常的人家那么多,并不好辨认。而桃源村这名字还是用得少,且让人一听就知道打哪里来。有兴趣的买家寻根刨底就可以找过来,而常家这名号却是不成。
常家人对常喜乐的决定向来没什么异议,况且对他们来说打常家名头也好,桃源村也罢,都没有太大差别。反正生意是他们的就成,钱也进他们的兜里。
而常喜乐真正的意图却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他并不想产业拘泥于一个家族,而是要带动整个桃源村,这么做是为了创建一个更大、包容性更强的品牌。到时候整个桃源村就是个生产基地,大家一提就知道这么个地方,信任这里的东西,喜欢购买这里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