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陈易走出内室时留给武则天的话。而衣服和发髻有点零乱的武则天,则在那里咬牙切齿的暗骂陈易,这个可恶的小男人,就喜欢这么挑逗她,又不给她实际的!不过她也很快冷静下来,整理好衣服和发髻后,快步走了出去,吩咐将朝中那些重臣传进宫来,她有要事商量!
接下来的日子,前方的战报像雪片一样传回到长安来,在平壤城被我攻占后,有更多高丽城池被我大军攻占,或者守将向我大军投降。高丽境内的南余、大行、乌骨、辱夷等重要城池相继落入我大唐军队之手,残存的高丽军队抵抗力在急骤下降,高丽人大势已去。
此时辽东的战事还没结束,许多地方战争还在继续,甚至攻守很激烈,我大军控制的地方占高丽国土三分之一都不到,城池也没过半,战事还将继续进行!而一些投诚的高丽力量,也要严加防备他们,特别是泉男生、泉献诚父子,他们手上的兵马在作战时候虽然有损失,但总人数还不少,有数万之众,是一支完全不能忽视的力量,必须要对他们加以防范,加强控制,让他们不敢有异心,又不得不为大唐卖命。免得我大军得胜之际,却被他们背后插了一刀,惹出千古憾事来。
辽东道的大军除一部继续留在辽东,即后来时候中国东北的地方继续与顽抗的高丽人作战外,大部军队都在大总管李绩的带领下,快速越过鸭绿水、萨水,往平壤方向进发!泉男生、泉献诚父子所领的人马,也跟着李绩往平壤而去。泉男生和泉献诚父子都是随李绩的帅帐一道行动的。这是李绩所作对他们的防范措施,这两个主要人物控制在身边,这些投诚的高丽人,兴不起风浪的!
作为整支大军的总指挥,李绩一定要到平壤去,虽然平壤被攻占了,他麾下的主要将领还是要到那里集合,接受高藏的投降,这是一位主帅应该得到的荣誉。抵达平壤后,再按朝廷新的旨意行事。
但出乎大多人意外的事发生了,也就在李绩率大军往平壤城方向进发之时,朝廷发布了一份特别的诏令:除高丽国,在辽东地设安东大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下设三个大都督府,分别为熊津大都督府、安东大都督府及鸡林州大都督府。安东大都护府治所暂设在平壤,安东大都督府治所在辽州,熊津大都督府治所在熊津,鸡林州大都督府在鸡林州,即原来新罗的国都金城!
在这份诏令下达之际,朝廷命令留守熊津的一万余唐军及新近征召的、以原百济人为主组成的一支新军约三万人,由扶余隆率领,快速开赴鸡林州,准备接管原新罗的国都。
而在诏令发布的同时,几路大军的大总管都收到朝廷的密旨,准备逼迫新罗人,自愿除国内附!
对于所有人来说,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第269章 准备结婚
“启禀陛下,娘娘,臣觉得如此做,大为不妥!朝廷不能在这个时候宣布除新罗国,设立鸡林州,那样会让人觉得我大唐背信弃义,趁火打劫,会失信于天下人的!”
大明宫,宣政殿,朝会正在进行,右相刘祥道越众而出,反对朝廷下令除新罗国,设立鸡林州都督府的决议。在他当众站出来反对后,有许多大臣也跟着出来,支持他的决定。
不过支持朝廷此决定的大臣更多。原本这决定就是李治、武则天在和一众朝中重臣商议后做出的决定,商议时候支持武则天做出此决定的人,都在朝会中站出来批驳刘祥道。其中最慷慨陈词的就是司戎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姜恪,这位任兵部尚书的人,甚至与刘祥道当众辩驳起来。
“陛下,娘娘臣觉得,高丽战事结束后,不能放任新罗一国坐大,应趁我大军取得空前的胜迹,士气正盛时候,一举将新罗的事也解决了,以免留下后患。”姜恪在陈情后,转身刘祥道,但语气依然是向皇帝和皇后陈情的味道:“前些年,新罗王对我大唐朝廷的号令就阳奉阴违,此次跟随我大军作战,也时常不听号令,在攻打平壤时候,更是为了抢功,还与我大唐军队出现争执,差点起了内哄,这还是我数万大军还在辽东的情况下发生的,要是我大唐退出了辽东,没有威胁存在,新罗人还会听服于我们吗?不可能!这一点前方的将领最清楚!说不定他们会趁战后辽东混乱,趁机占领更多的地盘,向朝廷提更多的要求,到时势大不可控,那就不是以简单方法能解决的事了!如今新罗人军队倾巢出动,金城空虚,正是逼迫其除国内附的好机会,相信身处平壤的金法敏不会不听服的!”
姜恪一副傲然的样子,他是此议最强烈的支持者,甚至比初始提议者陈易还要坚决,他在武则天面前陈情时候,完全是一副黑社会老大的无赖横样,表示这次无论如何都要一举将新罗事解决掉,将辽东全境纳于我大唐实际的治下,免得辽东再起兵事,即使有那么一点点不讲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