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的意思是,您和总兵大人……?”常耀忽然想到了一点,连忙问道。
沈名先呵呵一笑,“静观其变、静观其变哪!愚兄这里先拿下商铺再说。贤弟不妨先看看情况。只是有一点,局面平定下来之后,山陕同道或许会有犹疑不定的时候,榆次常氏可是晋商的大家,愚兄希望到时候,贤弟能出来稳定局面!”
……
贸易区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新军的建设同样没有停下脚步。朱平安在凤阳吃进的范氏商号的财货发挥了极大的效用。大笔的金银投入进去,加上洛佩斯佛郎机商行的权力支持,新军的架构瞬间膨胀起来。原有的五百名老卒朱平安只留下的一百人,其余的四百人分别分配给了岳锦峰、仇泽以及李定国。
通过对四卫军户的整顿,田地发还给军户手中,军户子弟的热情顿时便被激发了起来。除威海卫,朱平安打算以军港的形式建立起来之外,成山卫、靖海卫和大嵩卫的部队全部进入到高速的扩编之中。
实际上,朱平安已经决定摒除原先的军户制和募兵制,打算以义务兵制来替代。四卫中军户子弟众多,除了削减老弱病残退出军伍,或加入辅兵阵营、或回乡种田之外,四卫供收拢、招募士卒达到八千人。选拔其中精锐进入新军部队,进入登州集训,其余士卒分别编入卫所部队,由岳锦峰、仇泽、李定国带队训练,等到新军的建制和整训完成之后,三卫的部队将同样进行整编,目前进行的,也仅是类似于后世的新兵训练,目的在于培养新兵的纪律、团队意识。
当然,对于思想工作,朱平安也同样没有放松。分配到三卫的四百名老卒便是延续了这样一种角色,白天带领新兵训练,晚上则开始有意识的将《士兵操典》以及一些浅显易懂的家国理论灌输给士卒。
新军的编制很快也确定下来。共分五个兵种,为长枪兵、火枪兵、掷弹兵、刀盾手以及火炮营。这也是按照古斯塔夫方阵战术的需要来确定的兵种。完全的火器装备,在目前的战争中还只能是死路一条,就连欧洲诸国也达不到那样的标准。朱平安唯有先借鉴欧陆各国的经验,将热兵器和冷兵器结合起来,随着武器的升级再决定新的战术。
新兵集训的进行同时,朱平安也委派阴世纲和沈名先对于新兵的身份进行一一审核,从中发现不错的苗子便记录在案。以便在第一期的集训结束之后,便划定培养名单,因为,登州的卫学也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除了吸引部分的军户子弟入学之外,还有便是将圈定的好苗子以及少量有志于担任武职的军户子弟进入卫学的一个特殊班级。
这个班级将成为将来新军的中基层军官的摇篮,朱平安为之取名为“讲武堂”。
第四十四章 螳臂当车
目前的登州,没有正式的巡抚到任,撇开王承恩挑选的赵光挷凰担炱桨脖闶钦獾侵萑缃竦氖导收瓶卣摺2豢煞袢希缃竦奶煜麓笫扑淙换炻遥乖睹挥械剿拇Φ侗7檠淘朴康牡夭剑虼讼胍芽竺鞒5南拗谱约禾炻硇锌盏姆17刮抟墒遣幌质档摹r虼酥炱桨捕杂诘侵莸慕ㄉ枘壳耙仓荒艽尤龇矫娼小?
第一是土地。大明朝的土地兼并现下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天下的土地十之七八都在权贵和商贾的手中,而占据了天下田亩十之二三的百姓竟要全部负担这大明朝的全部田赋以及各种苛捐杂税。杨嗣昌剿贼,便又弄出了一个什么“剿饷”,不由分说又加在了田亩上,等于是将难以计数的百姓生生逼进了流贼的队伍。
李自成再度起兵在即,这一次,不同往日。朱平安知道,这一次,李自成将会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别看只是简单的四个字,却足以让天下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和流民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他的麾下,等于是为大明帝国敲响了丧钟。
登州要想免于这种情况,必须要对目前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进行改变。第一步,朱平安便要将军官们手中的土地发还给军户们耕种,保证登州的基础战力,也将数万军户牢牢的吸引在自己的麾下。第二步,便是聚拢流民。山东数年大旱,流民有几十万之众,登州境内至少有好几万人。将其中的民壮招入军旅。其余的便在官府的统一分配下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两年之内是不必承担任何田赋和徭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