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的派个人到中都去,告诉王品,朱聿键朕就交给他了,好生照顾,一应花费,都由宫内来办!”
王承恩心头一动。崇祯皇帝施恩于朱聿键,但就说明,此前的一系列铺垫都已经发挥了效应,他已经注意到朱平安这个人,并且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崇祯皇帝亲自交办的这项瞒过了满朝文武的差事将有很大的可能落到朱平安的身上。
说这话的时候,崇祯皇帝倒是又将一碗饭吃了个精光。虽然张献忠起事的消息让他一度沮丧灰心到了极点。但王承恩带来的消息却让他精神一震。
心中最早产生那个念头便是在崇祯九年清兵入寇时,那时也正好是流寇闹得最为厉害的时期,各地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般向京师飞来,一度让崇祯误以为天下将倾,这才有了做这样一手准备的念头。
天津和山东,是这个计划中最重要的两个据点。天津已经派去了赵良栋为总兵,其身边也都安插了王承恩的心腹,每天都会将其行踪传递到王承恩这里,严密的监视。现在,就只差山东的人选了。
而王承恩提起的这个人选也着实让崇祯格外的满意。首先,朱平安不是士林众人,其次,他崛起于中都,与朝中的各股势力都没有交集,根基浅薄,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他是宗室,而且是现在郁郁不得志的唐庶人的儿子。
如果能示之以恩、动之以情,相信很容易便可以将这对父子掌握在手中,尤其是,这唐庶人对于朝廷和崇祯的感情,是众所周知的,由他的儿子来担任着计划最后一个环节的掌控者,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只要完成了这项计划,大明便有了希望,哪怕风雨飘摇,有了希望,大明便有了浴火重生的可能!
第四章 投石问路
后日便是朝会,有关于巨鹿之战后的一切方略都要在这次朝会中决定下来,不是崇祯皇帝不给朝臣争吵的机会,而是眼下时局动荡,清军虽然撤回关外,但张献忠却再次起事,据传,李自成也已秘密潜回陕西,再度起兵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个时候,身为内阁实际掌控者的杨嗣昌必须要有一个态度,拿出一整套的平乱方略才是。
因为如此,归附在杨嗣昌麾下的一系列骨干官员,今日晚间齐聚一堂,要为即将到来的朝会做好准备。
田弘遇、陈新甲、姚明恭、张四知、刘秉仁、梁伯覃等人趁夜一早便来到杨嗣昌在京师的别院,当着杨嗣昌的面,众人都齐声预祝杨嗣昌即将成为新一任的内阁首辅。
刘宇亮此次奉命出京督军,但却龟缩在保定,寸功未立,直到巨鹿大胜的消息传来,这才忙不迭的递上奏表,也想要在这军功中分一杯羹,只是吃相委实难看,已经被崇祯皇帝划进了黑名单中,想来致仕已经是时间问题。纵观朝廷中,目前除了杨嗣昌,还有谁能雄踞首辅的位置。
面对着众人的恭贺,居中而坐的杨嗣昌却无一丝喜悦,冷冷的看看众人,“诸位,非是老夫给诸位泼一盆冷水,而是确实未到庆祝的时候啊!”
陈新甲不解,“阁老何出此言。巨鹿之战虽说是卢象升打的,但如果没有高公公的援兵,他卢象升朝阳会兵败身死。更可况。这巨鹿一战还是在内阁和兵部的指挥下进行的,说到底,都是阁老指挥有方啊,这功劳可由不得他卢象升一人占了去!”
众人顿时随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