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拈须微笑,“如此一来大事定矣!”
曹化淳摇摇头,“阁老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杨嗣昌和高启潜中外勾结,这些年但凡是有了战功的督抚大员,无一不是被他构陷。卢督师虽是大胜,但却要防范杨嗣昌颠倒黑白,将战功窃为己有啊!”
周延儒轻轻一笑,“有曹公和老夫在,这朝堂上恐怕他杨文弱还未必能只手遮天吧?”
曹化淳闻言顿时笑了起来,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还有一事,咱家必须提醒阁老。那杨嗣昌如今简在帝心,就算此次咱们以河北战事给他扣上一顶办事不利、丧师辱国的大帽子,但万岁爷未必会彻底对其失望,毕竟其剿贼还是立下了功勋,这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
周延儒还是一副宠辱不惊的表情,冲着曹化淳郑重一揖,“公公盛情,老夫心领。此次进京只为朝廷正气,别无他图,此间事一了,老夫还是要回到原籍的,但一旦朝廷有所召唤,老夫别无所长,唯有一腔赤胆忠心,以报社稷和皇上!”
一番话说的曹化淳唏嘘不已,心中暗自腹诽:“这些个文官,嘴皮子功夫登峰造极,甭管心里的花花肠子如何阴险,这表面功夫总是做得锦绣无边啊!”
曹化淳想了想,决定还是卖他周延儒一个人情,当下便凑近了,低声说道:“好教阁老得知,陛下最近正在看《册府元龟》和《论吐蕃书》。其中深意,呵呵,阁老慢慢琢磨吧!咱家言尽于此!”
周延儒一愣,仔细思虑之后,顿时露出笑容来,“多谢公公提醒!”
第一百零九章 喜忧交加
大明朝的文官就是这么一种复杂的生物。满口之乎者也,伦理道德,背过身去,却是各种罪行的领军人物。大明朝立国之后,洪武皇帝和成祖皇帝杀伐果断、独揽超纲,文官被压制的抬不起头来。自此之后,却是渐渐崭露头角,成为朝政中的一股中坚力量。为了对抗皇权和所谓的暴政,他们挺身而出,为了一顿廷杖换来的清名、直名前仆后继,不惜抛家弃子。直到大明皇帝开始以宦官集团来平衡整个朝局,分化文官手中的权力。
而经过了天启朝时宦官集团的“辉煌时期”之后,文官再度成为朝廷的主宰者。这一次,他们忽然发现面前曾经的对手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于是他们环顾四周,当发现再无敌手的时候,他们便将矛头对准了自己,于是乎,党争这一历史传统再次成为大明朝堂上的主旋律。
崇祯的优柔寡断、多疑无常的性格给党争提供了一个自由的战场。内阁成员你方唱罢我便登场,各领一两年,甚至是百余日,而且乐此不疲、当年还没有显示出自己完全实力,更重要是没有享受够内阁首辅带来的幸福感的周延儒便是此中的翘楚。
曹化淳的提醒,对周延儒来说本事意料中事。想要利用山东的惨败和河北的战事一下打垮杨嗣昌,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这就像是去拆一间本就坚固无比的房子,先用凿子凿出几条裂缝,等到房子基础松动的时候。再狠狠的痛下杀手,再坚固的房子也是枉然。
现在,周延儒所做的便是凿裂缝的工作。
第二天的朝会依然是一锅粥。主战和主和两派已然顾不上什么体统,兵部郎中赵光捯丫投几轮辛翰ご蛟谝淮Γ貌蝗菀妆怀珈趸实酆戎梗饺苏獠鸥髯远チ艘恢缓谘劭簦毓楸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