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页

激进派的代表自然是军方,海军和陆军恨不得满世界都是敌人,这样他们才有借口要钱要装备,然后满世界的去抢劫发财。但是眼下的大明,周边一个对手都没有。顶了天就是一些反抗组织了。唯一算的上对手的还在北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大明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打一仗是迟早的。问题是,北非那地方也没啥可抢的。而且北面的几个非洲国家,法国还抢先了一步,以大明现在和法国的关系,根本打不起来。再者,埃及那个地方,陈燮一直强调的是防御,而不是进攻,问题是守着一块沙漠的意义何在呢?

叶海终于看见他的新战舰,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庞然大物,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山。标准排水量五千吨的铁甲舰,在这个时代算是巨无霸一类的存在了。尽管这艘船本质上是在木制上套装甲的结构,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艘无敌的战舰。四门150毫米的主炮,六门105副炮,还有蒙蒂尼机枪三十六门。舰员265人,最搞航速可以跑到十四节,巡航速度十一节。不管是跑还是打,只要与之为敌,肯定就是被击沉的命运。

好吧,这就是个bug,海上的霸王。叶海接手之后,职务正式定为上校。海军有不少将军,但是为啥这艘战舰用一个上校来当舰长,谁都解释不清楚。海军部对外宣称,叶海有驾驶蒸汽战舰丰富的经验,这一点还真没人能反驳。但是海军要真的这么公平就好了。

接手战舰之后,叶海的生活又忙碌了起来,每日里都泡在船上。为的就是尽快熟悉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战斗堡垒。叶海有一个预感,大明与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必将导致异常大明与欧洲联合的战争。

相比之下,陈璞则有一个比较轻松的假期,在家休息半个月之后,才接到一份来自京师的电报,让他北上。告别年迈的母亲,陈璞奔赴京师的时候,陈燮的专列已经回到了京师。

“大明的疆域很大,但是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内阁会议上,陈燮平淡的说了这么一句后,整个会议的走向立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总参立刻建议,加大对西域的增援力度,当然重点是军火。西域那个地方,别的都能自己解决,唯一需要国内援助的就是军火。对此,陈燮点头首肯,一批库存的军火将发往西域,火炮除外,其他装备足够两个步兵师之用。

习惯性的掌握内阁会议的走向之后,陈燮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国际战略思路。“过去制定的战略是埃及稳收,北美发展。我看没有必要节外生枝。考虑到欧洲局势的变化,我建议总参拟一份增援计划,埃及方面的驻军数量,年内再增加三个步兵师为佳。”之前的五万驻军看上去很多,实际上只能守住公路很重点城市。增加了实力之后,足以应对可能来自欧洲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威胁。

“我这里有一份计划书,大家都看看。”陈燮敲了敲桌子,众人打开文件看了起来,发现这是一份修筑运河的计划,在那里修运河呢?在埃及,一条名为苏伊士运河的人工河流。这个时候,众人突然发现有个苗头,陈燮在国会上拿出这么一个东西,到底要干啥?

仔细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一旦运河修成,这是什么局面?通往欧洲的海上航程将大大的缩减,这就是陈燮要对欧洲动武的前兆么?众人还在思索的时候,陈燮已经继续道:“计划二十年,运河所有权归国家。”

二十年,众人的眼神不约而同的看着陈燮,到时候您老都快一百岁了好吧,还要坐在内阁总理的位置上么?我们活不过您啊。如果按照岁数来算,今年的陈燮七十五岁,这个岁数看着还不到五十岁的样子,这让别人怎么跟他比岁数啊?内阁这帮人,在二十年后还有什么机会看见运河通航?概率很小啊,你要大家为这个事情上心,难啊。

“我知道各位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我要告诉各位,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东西。”陈燮平淡的说完这句话,慢慢的站起来,对着众位内阁大臣们道:“二十年之后,运河修通的之期,就是大明横扫欧洲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有二十年的准备期。在座的诸位,包括我在内,可能有人活不到那个时候,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做,不能把事情留给后人。”

大明内阁就是这样,一旦陈燮决定的事情,无法更改。内阁必须尽快的拿出预算来,最迟年底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工作,明年春天必须开工。这有条运河最大的好处,不仅仅是缩短与欧洲的距离,更大的好处还是便于埃及的驻军稳定局面。运河需要工人,就必须从国内调集人手,还有当地百姓,不少人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至于这个过程会死多少人,不是大明内阁该关心的事情。

这一次的内阁会议开到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陈燮越来越独裁了。或者说陈燮有点等不及了,尤其是美洲的发展速度,在陈燮看来还是慢了。其他地方都可以慢一点,唯独北美不能慢,必须加快北美的发展速度。

看着众人一脸的苦相,陈燮懒得跟他们废话,继续独裁:“我知道,民间有很多呼声,要求内阁把精力放在大明周边,美洲那个地方慢慢的发展就是了。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强占美洲,将来都会成为历史罪人。巨大的美洲,一旦滋生出一个巨大的国家,必将对大明构成严重的威胁。你们看着眼前的利益我不管,但是我要做的事情,谁要阻拦就请离开这个队伍。大明内阁,不需要短见之辈。”

一连串的决定下来,整个内阁都死心了。得,大明的扩张计划不但慢不下来,反而要加快了。民间不主动做的事情国家来做。重点还是要往北美移民,增加北美的军事实力。从哪里移民的问题没有过多的讨论,眼下最合适的选择,就是两广、江西、两湖。

这个地方的人口,在大明内乱的时候,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四川还有个张献忠去搞了一下呢。这些年国内太平,人口增长最快的就是这几个省了,江南苏浙两省的人口,因为历次的移民风潮,增加的速度反而不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