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页

陈燮点点头,回头招呼一声,一个侍卫推着独轮车进来,车上能看见粮食袋子和一个包裹。东西麻利的放下来,陈燮笑着上前,对罗七道:“因为家里难过,孩子不能去上学的人家,这村子里还有多少户?”

罗七也不是傻子,一看陈燮就是来头不小的大人物,慌慌张张的不知道怎么应对的时候,陈燮一把握住他的手,笑道:“别紧张,我就是来看看,乡亲们对义务教育有什么说法。”

“老大,赶紧搬条凳子出来。”罗三喊了一嗓子,门里出来个光屁股的小孩,放下一把凳子,踩着草鞋往回跑,一副非常怕生的样子。陈燮也不客气,在凳子上坐下,钱文达见状,招呼罗三一道,在门槛上坐下道:“别怕,这是朝廷里最好的官,娃娃读书识字的事,就是他老人家张罗的。你有啥想说的,尽管跟他说。”

陈燮摸出烟来,散了一圈,点上火之后,笑眯眯的看着罗七。大概是笑容的缘故,罗七手足无措的一阵,也没那么紧张了。坐下之后低头道:“回大老爷的话,小的这腿脚不便,失礼的紧。”陈燮笑笑,摆手道:“无妨,无妨。你说你想说的,就是给我帮忙了。”

罗七颤抖的对着钱文达递来的火,给烟点上自后,嘴唇发抖的哆嗦了一阵才道:“这几年日子还算过的去,野菜就杂粮,倒是很糊口。家里有五个娃娃,大的十二岁了,给村子里的汪大户家里放牛,能省下一口吃的。实在是这些年运气不济,老母亲一直卧病在床,熬了十年,最终还是没抗住,前年中走的。说起来也不怪别人,这些年小的在工地上打零活,也能挣点钱,口粮之外还能剩下几个。这不,想好的年前给家里的婆娘和孩子置办一身衣裳,到头来自己一个不当心,事情还是黄了。原先答应钱老爷送孩子去上学的事情……哎!心里有愧啊,实在是没法子,不然谁不愿意让娃娃学几个字,将来有个好营生?”

钱文达在一边补充道:“罗七是个孝子,为了给老娘治病,不多的家底全搭进去了。如今这江南的百姓,说是日子好过了不少,那也是跟以前比,再苦也能吃几顿饱饭。大人还能有一身打补丁的旧衣裳,孩子不到十一二,光着屁股满地跑的多了。就为这个事情,松江府至少有三成的家庭,娃娃都不能去上学。就算是义务教育,这种情况也官府来人看一眼,也是无能为力。这不,在下斗胆,写了那么一份报告。”

当着众人的面前,陈燮把脸板着,瞪了一眼钱文达道:“实心办事,这是好的。但是你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就惦记着专门拨款给所有孩子置办校服。你可知道,这是多少银子?一家一户的就算了,今后这个事情要全国推广的,你觉得户部能管,还是当地的官府能管?还是让陛下出内库?”

钱文达露出羞愧之色,罗七下的脸都白了,陈燮看上去心平气和的,脸色稍稍变化,不怒自威。陈子龙原本还想开口,陈燮这么一说,他就知道自己没法说了。全国有多少这样的家庭?又有多少这样的孩子,义务教育就很难了,哪里还能管穿衣吃饭?

“我没有责备你的意思,你也不必自责,也不用担心背责任。一个实心做事的官员,在我看来比千万个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错的官员来的更有用。你就算犯错了,也是在做事中犯的错,比不做不错的官员,更为可贵。我的意思是希望你今后在遇见类似的事情,不要着急下结论,应该先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之道,然后再上报。比如这个事情,罗家的情况很特殊,那就应该特殊对待。那么类似的情况呢?也应该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相似的情况,拿出一个解决之道来。”陈燮这么一说,钱文达的脸上泛红,显得有点激动,正欲说话时,陈子龙咳嗽一声。

陈燮看过来,陈子龙道:“阁部,您说该如何解决呢?”

第六百九十九章 希望工程

“刚才那个光屁股的孩子,大家都看见了,将心比心,如果你们的孩子也那样,心里会怎么想?孩子是什么?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孩子好了,国家才会好,孩子强了,国家才会强。但是这种情况,在大明很普遍啊,即便是富庶的江南,也不在少数?怎么办?放眼整个大明,又该怎么办?卧子先生,你觉得呢?”陈燮说了一番,话锋一转,问题来了。

陈子龙被问住了,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别说他了,整个大明朝,除了陈燮,谁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呢?陈燮见他面色为难,笑了笑,淡淡道:“卧子先生,你也是饱学之士了。面对这样的问题,照样束手无策。这就是大明啊!这就是我们的国家。陛下是天下臣民的君父,巡抚是一省父母官,知府、知州是州府的父母官,县令是一县之父母。你看看,都要求别人把拿自己当父母一般的看待,那么请问,有几个父母官真的能拿治下的百姓当亲生孩子对待呢?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大明还有罗七这样的家庭么?”

陈子龙无言以对,陈燮更狠的话又来了:“可是我们的这些父母官呢?他们的俸禄从哪来的?都是来自百姓的供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明朝的这些官员,都在渎职。说的更严重一点,大明朝的历代君父,都是不合格的家长。”

这话说的太重了,但是陈子龙无言以对。君臣父子,官民有别,仕民有别,这些东西都是深入骨髓的观念。可是在大义上,这些人上人又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