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页

“荷兰王国的使团,什么时候能到?”陈燮的问题很突然,而且是用官话说的。艾娃先一愣,反应过来是问自己后,本能的回答:“应该快了,最迟这个月底就能到。”陈燮笑了笑,看看她不说话,这女娃吓的当是就跪下了,低声道:“我父亲派人送来一封信,是半年前写的,对照这个时间,我做出的判断。”

陈燮淡淡道:“起来吧,不要那么紧张。你可以照顾你的父亲,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你要记住一点,你是我的人,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有一个前提,不能伤及我的利益。否则,我不介意让你和你的父亲成为街上的流浪汉。”

这句话毫无感情色彩,一点情面都没有。艾娃对陈燮的认知,似乎又开了一个窗口。心里的畏惧又增加了一成,牢牢记住了这句话。点点头道:“我明白了,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你给于的,在我心中,您比上帝都重要。”

“不要拿我跟上帝比,我不会认为这是荣耀。”陈燮说完站起来,走到窗户,看着这个城市。这里的一切,都由自己来主宰,想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却是涌起一股难言的快感。

制定规则需要时间,另外一个事情则必须抓紧了,那就是从大明移民。一般的百姓,在稳定的社会状态下,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为了减少麻烦,陈燮决定另辟蹊径,主要是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就是官方,上奏朱由检,今后大明各地的流刑,都发配到这里来。这叫流放五千里,没什么可要价还价的,今后流放就这一个地方,不想来就别犯事。第二个,就是走人贩子的渠道。这个就简单了,说起来有点缺德,但是在大明买人是合法的。

第六百零二章 利益交换

人口的问题是个花时间见效慢的问题,具体要做的琐事很多,这个事情,陈燮打算丢给三大家族来做,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们,出钱出力做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不算,最后这些人安置之时,还不能给三家落下好名声。

具体怎么操作这个事情,移民方面很有经验的大员移民班子,辽东方面,都要调集一些人手来参与这个事情。一道一道的命令签署下去,具体到个人的名字,陈燮都亲笔写信,表示有这么一个事情,你可以来,也可以选择不来。在这个问题上,陈燮是真诚的,毕竟这些人跟着他干了这么多年,吃了不少的苦,总算是辽东和大员成气候了,又给人家调来这里重新忙碌,当开荒牛,心里真的很过意不去。不能让肯做事的老实人吃亏,这一点陈燮明白。所以呢,信内也交代的很清楚,来这里之后,地位上的提高,待遇上的提高等等。

忙完这个事情,还得给朝廷写奏章,给内阁写信。五位内阁大佬,陈燮一个都没放过,都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虽然是白话文,但是态度很好。言下之意呢,这里华人太少,不想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丢失,特意奏请陛下,将此地作为一个大明最远的流放地。希望内阁出一个政策,只要是流放的罪犯,都丢这边来。

当然这封信不是白写的,这几位内阁大佬要是答应了,陈燮肯定要有一些付出的。比如说华亭船厂的排队买船,这些阁老的家族的买卖等等,都是有一定照顾的。陈燮不是圣人,在远离朝堂的时候,还是需要跟朝堂搞好关系的。即便是洪承畴,不也没有进一步的恶化关系么?可以当做不认识,这个不要紧,但是必须有默契,利益上的默契。

陈燮这地方最需要的,其实就是那些犯错的文官,有一定的地方执政经验的文化人,到了这里上手也快。当然这仅仅是一个需要,未必能有多少犯官往这里送。所以呢,陈燮还是让这几位阁老,在礼部那边放个话,谁愿意来这,待遇从优。这里设一个爪哇省,最高行政长官自然是巡抚了,三司什么也是要建起来的。

话是这么说,实际上陈燮是在忽悠,等人到了这里,肯定不是什么爪哇巡抚的职务等着他。只能是一个相当于爪哇巡抚的职务,但是肯定不能跟巡抚比权利了。这个地方,实际上还是军管的性质,文官来了,无非就是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权利也是不小的,但是肯定不能跟兴海城总督林雅比较了。以前内,文官机构中,三家大姓占了不小的比例,这个情况必须要改变了,不能再放纵他们。至于这些人会不会离心离德,陈燮一点都不担心,他们没这个能耐,也没这个胆量。除非将来出现一个人,能够有和陈燮相当的实力。

三家人对陈燮的命令执行的很迅速,不过是三日之间,就有了回话。爪哇岛上他们有联系的酋长和部落首领,加起来有二三十个,都是大大小小的部落。大的有几万人口,能凑出个三五千的战斗力,小的只万余人口,凑个千把人都费劲。

这些部落都不算太大,距离兴海城又近,所以一直在观望,做墙头草。但是这次,陈燮不打算给他们做墙头草的机会了,三家发出的消息,其实是一个信号,要么站队,要么灭亡。至于能不能理解,陈燮不去关心,不理解的人死了都不怨,怎么坐上那个位置的。

三家带来的消息不错,一共有十五家部落,已经在第一时间答应来开这个会。还有六家表示需要考虑,剩下的十一家,直接宣布拒绝参与这次会议。对于三家的办事效率,陈燮还是很满意的,看着三位站在自己面前的老家伙,总算是露出微笑道:“都坐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