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二位谈事情,奴家在边上奉茶就是了,奴家只当什么都没听到,二位也没来过。”李香一听这话,也生出好奇心来。便想听听,名满天下的陈思华,在众人的口中一直是一个很复杂的多面体。一方面他是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却没有参加科举去获取功名,反而走上了一条武将的路子。在武将这个道路上,陈燮又不同于其他的武将,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的战争,从无败绩。一手练就的军队,被称作当代的“岳家军”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民间却有煞星之名。无论是建奴还是流贼,甚至是官兵中的败类,他都杀了个人头滚滚。
陈燮淡淡的看她一眼,心道这是个聪明的女子,随意道:“好,那就留下吧。”
屋子里安静了下来,陈燮没有高谈阔论的习惯,语气平淡道:“老钱,这次我来身上带着陛下的旨意,总督江南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一方面要整顿南京的军队,提升战斗力,减少军费的开支。另外一方面,还要尝试着为大明找到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军队的问题,先放一放,财政问题是关键。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你回去以后,联系一些关系好的商家。过几日,明报上回刊登出一些消息,大家做好迎合的准备。”
钱不多好奇道:“能说说具体一点么?”陈燮点点头道:“具体的就是陛下授权我在江南搞咨议局制度,咨议局的权利范围很广,但也仅仅有监督之权。成为议员之后,能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具体的议员产生,主要还是集中在工商业。”
第四百七十二章 看破
在这种地方谈事情,算是一种时尚了。国人大抵有这个习惯,比如民国时期的八大胡同。想办事找人,你得去八大胡同里找,好多官员和国会议员,直接在里头办公。
陈燮多少有点不习惯这个,不过也没太在意。别的女人不好说,李贞丽和李香君的节操是有保证的。来江南,陈燮有一整套的计划,当然不会在这里都说了。在这里跟钱不多谈的事情,主要还是集中在工商界。缴纳商业税,鼓励工商业,并且给于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些东西在明朝来搞,真是阻力巨大。士农工商,在明朝可是泾渭分明的四个基层。明太祖朱元璋搞的那一套东西,说实话目的是在于把农民绑在土地上,这样就不会乱窜去闹事。
但是到了明末,朱元璋那一套肯定不合时宜了。所以才要改,怎么改?只能一点一点的改。快的办法不是没有,就是篡位,然后自己当皇帝。在这个过程中,战争和杀戮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那样陈燮将站在绝大多数士绅的对立面。说起这个士绅基层,最混蛋的就是他们。但是你换一个角度看,在这个国家要搞资本主义的那一套,你还真离不开他们。
毛爷爷玩的比较很,建设国家离不开这些人,那就从思想上修理你。让知识分子背着枷锁干活,说实话这样的效率也未必就不高。但是陈燮肯定不会这么去干。
在大一统的中国搞改革,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这也是陈燮一直很坚定的支持崇祯的原因。陈燮很早的时候,就在江南进行了布局。《明报》,就是当初埋下的一颗种子。舆论这个东西,威力真的不能小看。有趣的是,明朝还是一个言论高度自由的时代,只要你丫的不说什么要造反之类的话,批评朝政什么的真是很随意。但是有个东西要小心应对,那就是礼法。
陈燮能在明朝顺顺当当的混到眼下这个地步,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明末这个时代的特殊性。随便换一个时期来明朝,天下很难容的下他。时间到了明末,明朝的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怎么改变,这个问题大家都会去思考,有人去做了,并且做的好不错的时候,就会被一部分人接受。更主要的还是利益因素,这也是陈燮为何要搞咨议局的原因。
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工商界来说,议员这个地位太有吸引力了。
当然民主自由这个东西,是不会也不能拿出来说的,这需要有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存在这个可观的要求,不然搞这个谁听的懂啊。你看看民国就知道了,民主自由的口号谁都会喊,真正想做点事情的人,哪个不在玩独裁?不是个人独裁,就是某个党的专政。
陈燮自己都搞不清楚,在大明能搞出一个什么怪物。只能是按部就班的去做,先发展工商业,配置一个基层,去大海上跟西方国家争夺生存空间。在走出去之前,陈燮需要做一个事情,就是把江南经营成自己的大本营。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国家需要改善财政,大量的土地兼并,单纯的依靠土地已经无法解决问题。所以,陛下让我来做这个尝试。拿出一些议员的名额来,吸引那些工商界的土豪们。让他们掏钱也掏的心甘情愿。”陈燮说到这里,李香一双眼睛有点不太对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