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这下彻底的弄明白了,再对照历史,就不难看出,内讧几乎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历史上黄太吉死后,支持豪格的力量和支持福林的力量,差不多是平衡的。现实结果呢?多尔衮和多铎都不在了,豪格也死了。没法子玩平衡了,只好为了保住儿子的位子先下手,结果机事不密,被人反戈一击。现在看看多铎杀过来了,撑不下去了,赶紧往南跑,也不求什么大位了,要保命了。
陈燮再次好奇的问一句:“苏麻喇姑,我很好奇的是,布木布泰怎知道我会接受她的投降?”苏麻喇姑道:“主子说了,您一定会这么问的。主子告诉我,想知道答案,得问主子。”
“好,你回去吧,我同意接受你主子的投降,并且在析木城安顿她们。并且会向大明皇帝上奏,封福林为爵。不过话说回来,福林是要去京师呆着的,他可不能留在辽东了。你家主子,舍得么?”陈燮笑眯眯的问,苏麻喇姑再次叩首:“奴婢代主子多谢督师成全。”
陈燮终于可以确定一个事情,布木布泰确实是一个女中豪杰,居然能如此果断的做出投降的决定,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下的决心。而且不难看出,做出先发制人决断的时候,布木布泰母子的地位岌岌可危了,不然不至于去冒险内讧。
对着多铎的东进,可以预想两股满人的军事力量,必将再次发生内讧。这个时候,陈燮要做的事情,大概就是观望了。可惜,冬天即将来临,要打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冬天的辽东,不适合打仗,倒是适合回一趟现代。在此之前,陈燮还得先见一见姚雪垠笔下那个明媚动人,让一心饿死自己的洪承畴回心转意的布木布泰。好吧,姚雪垠也是后人,也许他的刻画,也是想当然的结果。
第四百三十九章 征服者
黑色的狐裘披风下是一身登州营特有的军装,长筒马靴,腰间扎武装带,领子扣紧,英姿飒爽的陈燮,原地未动,任凭雪花落在身上,默默的看着马车脱离大队。
马车在五十步之外被拦下,这不是什么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也不是什么怕死的表现。这就是一个胜利者应有的姿态,失败者必须做出的姿态。马车上下来一个女人,白色狐裘,怀抱一个孩子,慢慢的往前走,步履平稳。
马前三步,盛装打扮的女子跪下放下孩子,对孩子道:“福林,跪下!”甚至还伸手按了一下孩子的脑袋。可怜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一双眼睛四处乱看,被按着磕头的时候,还不忘记乱看。孩子固然是无辜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无辜者太多了。既然他的父亲是一个失败者,还是一个异国王者的失败者,那就由他的后代和女人来承担应有的责任吧。
陈燮在这个问题上不会心软,正如清军入关时烧杀掳掠时不会手软一样。历史上满清得了天下,理由是天意。这个时空的失败,何尝不是天意?站在后人的角度看,明朝历史走到南明时都有机会维持一个半壁江山的机会,奈何整个南明王朝的决策群,都是一群喜欢做梦的书生。梦是被人用刀子叫醒的。这个时空,黄太吉何尝没有独揽中原的美梦呢?只是被陈燮的刺刀打断了,不是像历史上那样壮志未酬身先死。
陈燮更主意的是这个女人的容貌,是不是像姚雪垠笔下的那样。真的看清楚之后,陈燮多少有那么一点点失望,小说果然是不能信的。蒙古女子,视觉上是何难跟江南女子的柔美婉约去比的。不能说她长的就不好看了,还得看个人的审美观。至少在陈燮看来很不错,只是不能跟小说里的描述去比较。大致就这样了,文人的笔墨总是喜欢夸张。
就算是秦淮八艳,走的也都是小巧的路子,还是一个审美观的问题吧。这个女人,属于饱满型中顶尖的那种,少了柔和细腻的一面。当然这只是看外貌,实际上这个女人的心思细腻,在历史上黄太吉死之后,能够充分的利用满洲权贵内部的矛盾,制造出顺治登基后的平衡大局,不能不说她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
两人这一跪,百步之外的所有人都跟着跪下了,一些汉子失声痛哭。
陈燮抬头看看远处,风雪中跪了一地的人。这些人选择了来到这里,唯一的理由就是绝望。他们看不到任何胜利的绝望,对手太强大了。这其实不难理解。
“起来吧,带着孩子回车上去,天在下雪呢。”陈燮淡淡的一句话,布木布泰低声道:“谢督师。”说着起身,抱着孩子摇摇晃晃的站起来,刚才的那一趟走来时稳健的步履消失了,仅仅是陈燮的一句话,布木布泰如闻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