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

大唐酒徒[校对版] 格鱼 1954 字 2022-10-20

眉头抖动了几下,萧睿正要解释,突然又梦醒过来:此刻还是大唐,而这些佳句皆是明人所著,自己该如何解释?还能照直说自己默写的是数百年后人的东西?萧睿心里暗道一声惭愧,本想打个哈哈就此掩饰过去,但杜甫一直沉浸在行云流水一般雅趣出尘脱俗的“格言佳句”中不能自拔,提出要带走回去细看,萧睿无奈只得点头答应。

※※※

出乎萧睿意外的是,杜甫不仅回去后仔细阅读了,还重新将这些杂乱无章的“格言”誉写了一遍,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分成“修性”、“立身”、“处世”、“治世”、“明智”、“行事”六篇,装订成手抄册。

更出乎萧睿意外的是,杜甫在整理完大唐萧睿版《菜根谭》之后,去参加了一个长安士子的聚会和饮宴。在宴会上当着很多长安士子和名流的面,如贺知章、王维、高适、岑参等人,杜甫郑重推出了萧睿的《菜根谭记》。

据说,当时岑参和高适两位边塞诗人,读之放声高歌,久久不能自已;而贺知章则更是狂放地点评说,“真乃惊天地、泣鬼神之作也”。最夸张的是王维,他在宴会上从头至尾将《菜根谭记》草草翻看了一遍,这个一向沉稳有度的大唐名士竟然当着一众士子的面,放声痛哭起来,任凭众人怎么劝都劝不住。

没有人知道,《菜根谭记》中有一段话,正是击中了王维内心中的一道软肋。他一直处在郁郁寡欢的状态中,是因为他活得很苦很累。想要活得更高的官职,但却又不肯放弃文士的高雅气节,去行那溜须逢迎之事,所以他也一直不得皇帝重用。长期的郁积,如今读了这一段云淡风轻的话突然豁然开朗——这哭,其实不过是一种尽情的发泄罢了。

《菜根谭记》在最短的时间里,在长安士林中风行开去,各种各样的手抄本开始泛滥。最后,在盛王李琦的“关注”下,萧睿不得不同意由盛王府组织将手抄本的《菜根谭记》印成书册。

一时间,长安士子们几乎人人都能背诵几句《菜根谭记》里的名人名言,引以为人生警言。如果说萧睿机缘巧合参加了几次贵族间的饮宴,传出了不小的才名,但说实话,那并不能得到天下士子的承认和认同。而如今不同了,《菜根谭记》如同滚滚清泉一般流淌过云集长安的士子心田,读着这些妙语禅机充满哲理和大智慧的语句,没有一个士子再去怀疑萧睿的才气和博大胸襟。

至此,萧睿的名望在士林中到达了一个顶峰,隐隐有超越贺知章和王维之势。从今尔后,酒徒萧睿一跃被堪称圣贤转世的才子酒徒所替代,众多年轻士子开始将萧睿引为人生偶像。不多时,长安城中兴起了一股模仿萧睿举止作风的狂潮。

面对这些,萧睿只能在心里暗道惭愧惭愧真惭愧。

第108章 见李林甫

偶像萧睿,萧睿偶像。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萧睿这个名字从声名鹊起一跃转为大红大紫。无意间成了大唐士子心中的偶像和楷模,萧睿没有多少兴奋,反而是心有戚戚焉。所谓枪打出头鸟,他总觉得自己出名出得太莫名其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而接下来的很多事情,就更加地让他啼笑皆非。名人都有名人效应,古今概莫能外,一般对于名人的“消息”,芸芸众生都会有着超常的兴趣。于是乎,萧睿的种种过往,种种经历,都不知道怎么被“翻”了出来。

以前的浪荡被美化成了年少风流,在洛阳公开酒方、在益州资助贫寒士子、在长安一掷百贯钱救治路人的仗义疏财,为未婚妻而主动放弃科考的有情有义,闻香识酒的神来之“鼻”,酿造美酒的传奇之路,还有那一首首绝句诗词歌令,都一时间成为长安城里最热闹的话题。

既有儒门的大德大才,又有侠客一般的仗义疏财,还颇有修道者的超然物外之风,雅士,真正的风雅名士。没有多久,他被玉真公主留宿烟罗谷并获得烟罗金牌的消息也传了出来,众多士子顿时为之振奋不已,每日都有无数士子拿着自己的诗文眼巴巴地跑到萧睿家里去请教,更有甚者,还有士子送去厚礼,企图通过萧睿获得荐举。

为了维持偶像的高大形象,萧睿不得不硬着头皮接待来自大唐各地赶到长安来参加科考的士子,只是那些送礼的,坚决拒之门外。到后来实在是不厌其烦,只得让郑鞅出面代他应酬,最后无奈托病闭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