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从最初的抵制、漠不关心,到现在的完全臣服和配合,不但使得李铮对于治下的掌控越来越严密,也极大的增强的财政收入。

这是很自然的事。

新的东西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机遇,红玉鸟、棘皮猪都在这一行列。而李铮治下,又平安祥和,这就促使了商业的繁荣。

再加上农业的丰收,各项税收都在喷井似得增长,加上李铮自己的神州商队的收入,就解决了扩军的另一个难题——军饷!

钱粮充足,底气十足。

到了灵州,李铮与荀攸商讨细节之后,便以镇西将军的名义,下达了征兵令。两天时间,李铮颁发的征兵令,落实到了治下核心三县的每一个乡的征兵处。

此次征兵,数量额定为三万四千人,征兵完毕之后,李铮麾下的军队,将扩充到五万人的规模!而军队的军饷,也第一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战骑兵每月五石薪俸,年俸六十石,换算成金钱,则是五千钱左右;战马骑兵,每月薪俸四石,年俸禄四十八石,换算成金钱,则是四千钱左右;重甲枪兵、轻步弓手薪俸一致,每月三石。年俸三十六石,换算金钱三千钱左右;而新兵,则是每月一石。

这是与荀攸商讨之后得出的结果。

李铮治下,包括刚刚打下来的半个安定和武威,虽然没有做具体的统计,但经由荀攸估计,总人口,恐怕不超过五十万。

十人抽一兵,这个比例已经算是十分骇人了。

也幸亏李铮治下环境安定,物质丰富,否则如果换个人来做,必定要被造反!

这也是没耐何的事,整个凉州,人口富集于东南部。可惜的是,李铮的领地,在西北部。

韩遂是幸运的,他统治的几个郡,人口资源最是丰富,但他不会用。而李铮呢,如果不是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治下的郡县,只能称之为边荒苦寒之地。

所以,在下达了征兵令之后,李铮又连续下达了招募、安置流民的政令。

凉州其他的郡县,任何一项环境,都远不及李铮的领地。因为战争荼毒,使得民生荒废,导致许多庶民家破人亡,变成了流民。

虽然眼下战事稍止,但李铮领地之外的其他郡县,仍然水深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