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路夫子早安。”众学童乖巧的问候道。

路增愣了愣,道:“大人真是教导有方啊。”

“若是路先生不弃,请落座,待学生授课之后还有事详谈。”我微笑道。

路增在后面找了个空席坐下,教工也给他递上一本《字奁》和笔墨。

我翻开书页,带着学童们诵读起来,再教他们写法,讲解字意和用法。不知不觉过了一柱香的时候,我让他们提问,予以解答。等香燃尽,我让人发了糕点和豆乳,看着他们吃完才放他们回家。

“大人真是辛苦。”路增道。

我讲得有些热,松了松衣襟,道:“路先生觉得这些学童如何?”

“各个聪明,明师出高徒啊,呵呵。”

“路先生,学生还有一个不请之情。”

“大人尽管吩咐。”

“路先生,明年这些孩子就学完了字奁,也识得一、两千字了。所以学生就想,让他们学木工和铁工。”

路增沉吟片刻道:“老朽明白大人的意思,一技傍身总是好的,只是老夫……”

“学生不是让路先生收徒。路先生只需教他们些木工基本,能做个几案,修修门窗,削几把木剑便可。学生教他们读书也不是为了让他们考状元的,呵呵。”

“那……老朽可以应承下来,只是不知大人的用意何在?云州的木匠不够用吗?”

“路先生,当日学生在高济用兵。行军无聊给兵士们授课,学生发现,医士的医术再高明,却来不及救许多人,以至许多伤得不重的人也殉国了。所以学生要医士去授课,让兵士们都多少懂些医理,如此便能互相救助,因伤殉国的人大为减少。”我道出高济时的经验,“现在学生也是如此,让他们多少懂些木工,同时还要教他们医术、地理等等,也是节约人力,早日振兴起燕云。”

“大人真是上马管军,下马治民,老朽算是彻底服了大人。”路增一躬到底。我连忙扶住,道:“学生受不起,若是先生应承了,能否十日后就来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