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页

太子虽然以文华殿为学习之所,但也不可能使用正殿,只能在后庑这里。方应物穿过前殿角门,却见后面廊下已经立有三五同僚,正在闲谈。

方应物虽然是第一次担任内廷实职,表面看来说是新鲜菜鸟也不为过。但因为父亲大人的关系,方应物对翰苑坊局的词臣并不陌生。再怎么说,方应物最差也能算是个词臣二代,半个圈子中人,与纯新人毕竟不同。

廊下这几位先到的前辈,方应物大都认识,不就是未来被唐伯虎连累的程敏政、未来尚书吴宽、未来首辅李东阳么……当然他们也都认识方应物,甚至李东阳对方应物相当熟悉,彼此有一层师生关系。

大家都是这么熟了,还有父亲的面子在,所以方应物完全没有新人乍到该有的局促、紧张、陌生感觉,施施然走到廊下,对着先到的同僚拱手行礼道:“晚辈道路不熟,却来迟了。”

此后又特意对李东阳行礼:“让老师先到等候,实在是学生的罪过。”

无论如何,今天是首次入值,没有看到谢迁、王鏊这些不可能和好的仇家,方应物觉得是个好兆头。

没过多久,也是今天当值的詹事府少詹事刘健出现。今日入值东宫的官属中,就是以刘健为首,身份最重,来得也最晚。

然后东宫众官属便一起等候太子驾到,又不知过了多久,便见太子朱祐樘在一干太监的簇拥下,从前殿方向过来。等太子在宝座坐稳了,众人依照礼节上前参拜。

按道理说,侍从之臣中出现了方应物这种新面孔,太子应该主动询问嘉勉几句,不过今日太子却没有任何表示。

方应物对此没有任何怨怼之心,因为他看得出来,太子朱祐樘显然是心不在焉、整个人完全不在状态,并非是有意怠慢自己。

其实这可以理解,如今东宫风雨飘摇,太子本人朝不保夕,神思涣散太情有可原了。换成谁处在这个位置上,也不见得能比朱祐樘的表现更强,毕竟太子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人。

不止是太子,全体东宫属官包括太监在内,情绪都很压抑,文华殿里充满着抑郁苦闷的氛围,若是有外人猛然进来,只怕要憋得喘不过气。人人心里都在想,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入值。

情绪虽然郁闷,但程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众人依然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开始上课。

只有具备讲官资格的人才能给太子授业,方应物就没有这个资格,当然他的职责也不在此。他只需要负责看着听着,然后记录太子言行就是,类似于天子起居注这样的差事。

现在是李东阳在厅中讲课,方应物则站在廊上听着动静,别的什么也做不了。未免就乏味起来,一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数年前上学的时候。不由得在心中暗暗感叹道,东宫的工作就是这般枯燥无聊么?

不过方应物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亲身体验到为什么东宫对官员而言是终南捷径。太子备位东宫的时候,几乎只熟悉身边这些朝夕相处的东宫属官,登基之后不信任这些从龙之臣又能信任谁?难道信任那些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的大臣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