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2954 字 2022-10-20

方声远客气地说,完全理解两国的立场,但这事关这场战争,天晓得它还要打多少年?我们愿意履行义务,但只能尽力而为了。

会议就此搁浅。中国等得起,但法国却等不起。克里蒙梭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提出了一个建议,是否可以灵活处理呢?比如先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逐项研究这些技术的来源,然后再确定?但增兵不能等,因为俄国局势比较危险。蓝辛则提出了另一种思路,即组建合资企业以弥补和扩大中国的军火工业,这样容易说服美国的财团。

方声远接受了法美两国的建议,要求签署一项经济技术协定,把原则确定下来,这是中国履行新义务的必要条件。

于是,三方商定立即成立一个工作班子,法英美三国派专家组来华共同议定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和合资问题。为此,三方在经过一天的磋商后拟定了一份秘密协定,将技术转让及合资办厂的原则确定了下来。

8月13日,龙谦在总统府设宴招待克里蒙梭和蓝辛,对会谈的成果表示基本满意。确定由方声远总理代表自己同克里蒙梭及蓝辛共同赴俄会见俄国临时政府,协调战争相关事宜。龙谦提出,鉴于俄国的特殊情况,控制主要战线和城市至关重要,特别是西部战线和西北战线,彼得堡及莫斯科不乱,俄国就不会乱。隐约提出了中国远征军的使用方向。但克里蒙梭和蓝辛对此却不能表态,他们认为俄国人绝不会将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安全交给中国人,只是表示,他们重视总统先生的建议,并将该建议带给临时政府去研究。临别之际,龙谦交给蓝辛一份给威尔逊总统的私人信件,托蓝辛转交威尔逊总统,并且保证说,最晚在一个月后,第三批部队即可启程运送俄国,兵力不少于三个军。

第十七节 刺杀

乙组组长萧逸中尉再次回到暗黑的阁楼时,不仅佩服起身旁的许明轩上尉及他的助手来,这两个家伙始终保持着同一姿势,换做自己肯定做不到。

阁楼上的空间不小,但可供射击的只有一个小窗户,所以萧逸一般看不到对面的目标房间。许明轩上尉禁止他走动,尽管阁楼下面的住户已被控制了,那里还留守着一名成员,看押着被关进卧室上了绑的那对老夫妇。最后一名成员呆在楼下的汽车里,那是一个维吾尔族人,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以冒充俄国人。

萧逸对转过头看着他的观察手做了个安全的手势。他知道这家伙即使在黑暗中的视力也极好,绝对看得见他的动作。果然,观察手再次举起了望远镜,替他的同伴观察起了目标。而许明轩上尉根本就没动。

萧逸蹑手蹑脚地来到窗子前,隔着一条街的对面楼房仍隐没在黑暗中,只有极少数的房间亮着灯,他望了下三楼的那个房间,灯仍然亮着,但窗帘依旧,根本看不清里面的动静。

现在已经是凌晨四点了,再有半小时,不管能不能找到机会开枪,他们都必须撤退了。

这是萧逸第二次执行任务。前次行动失败了,目标临时改变了任务,等行动组赶到豌豆街时尚来不及布置,目标就出现了,精确的狙击变成了伏击,靠几支步枪根本来不及拦阻快速通过的汽车。事后得知目标毫发无伤。

萧逸无声地蹲在了这个狙击小组的后面,他会在半小时后提醒他们撤走,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张小丁副局长的严令。

四周静谧无声,萧逸的思路开始飘忽。

七月骚乱后,他们针对的那个号称多数派的反对党转入了地下,一部分领袖再次出国避难,也有隐藏在国内的。六局动用全部的力量去寻找他们的下落,但很不成功。说明六局在俄国的情报网还很低级。

来自总部的绝密指令取消了直接的刺杀行动,却派来了更多的高手。许明轩上尉就是其中之一。他是1912年成立的狙击学校的教官,也是国安总局七局(行动局)成员,还有一个身份,他的叔父是1917年春正式独立的国家警察总署署长许公持,蒙山军的元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