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1396 字 2022-10-20

第3军军长阎树林少将在第8师师长关兴顺准将、24团团长蒋红山上校及军卫生处长王贵少校的陪同下用一天的时间视察了第24团的四个连队,详细了解了部队训练和生活的情况。8连是他看的最后一个连队,总体情况令阎树林满意,关兴顺搞的野外宿营的适应性训练应当推广,如果进入战场,可没有房屋遮风挡雪。

跟8连3排的士兵们聊了一个多钟点,下午三点,阎树林回到24团团部,召集8师的主要军官开了一个会。

阎树林非常担心部队适应气候的情况,自部队抵达预定集结地日托米尔后,卫生处反映病员激增,多因严寒所致的手脚冻伤。这不能不引起阎军长的高度重视。

视察的情况不是很好,但冻伤的比例没有王贵预测的那样高。

在24团简陋的团部里,阎树林布置了防寒工作。

“这是必须过的一关。当初我死乞白赖地将任务争到手,总参就怀疑我们这些南方兵不能适应俄国的冬季。总不能说3军不去寒区打仗吧?我在文尼察看了俄军部队的装束,并不比我们的更好,联勤总部给部队的冬装够可以啦,关键还是适应问题。你们师的做法是对的,必须加强部队的训练,露天野营的训练很正确,要坚持下去!并且注意学习1集部队的一些做法,特别是伙食方面的经验。”阎树林开篇就肯定了关兴顺把部队赶出城镇到野外宿营的做法。

“那是。咱们军是总统的起家部队之一,却在建国后蹲在江南没有打任何的值得一提的仗,搞得我们连2军的地位也不如了。”关兴顺咧嘴笑道。

3军的前身是王明远组建的第3师,其源头是王明远组建的广东巡防营。建国后虽被编为甲种师,但确实没有打什么值得一提的仗。不过是在福建、江西剿了一气匪。比起西南及西北的剿匪强度差了好几个等级。山东战役时本来总参是准备调3军参战的,但为了防备日本在上海、杭州方向可能发起的登陆,3军作为东南军区的主力被叶延冰“扣留”于东南军区,失去了一次出彩的机会,成就了东南战区“二等”部队18师的名声。这次组建远征军第2集团军,阎树林走了老上司王明远的后门,将3军列入了第2集团军序列,跟在张作相21军之后进入了俄国战区。

“是这个道理。叶司令的部队算是出了大彩,这次无论如何要给3军正名了,不能适应俄国的冬天,仗就没法子打!”阎树林冷声道。

“是呀是呀,不然连睡袋都对不起。”关兴顺笑道。

其实联勤总部为远征军配备的寒区装备绝对是一流的,第1集团军各部没有享受到的待遇他们拿到了,比如最新装备的鸭绒睡袋。9军等部队还是军毯御寒,但3军和21军已经配备了鸭绒睡袋了,实践证明睡袋是个好东西,士兵可以离开野战帐篷仅凭它在野外抵御零下15度的严寒,令第1集团军羡慕不已。限于产能,第2集团军的四个军尚未全部装备,最后出发的15军尚未装备这种深得士兵喜爱的卧具,还是配备着军毯抵达了前线。

军队出征常遇的问题不是作战,而是后勤。有经验的将领考虑最多的是后勤问题而不是作战。没有充足完善的后勤保障,部队的战斗力就会打折扣,从而影响到作战。第3军的士兵多来自于江浙,不仅畏寒,而且对战区的饮食也不适应,每天的烤面包和香肠令官兵们叫苦连天。偏偏俄国方面连面粉都不能充足供应,第2集团军抵达前线后,俄军承诺的粮食供应出现了问题,导致远征军挪用了根据“波士顿协定”援助俄国的粮食。出现严重粮食危机的俄国迫切需要中国的粮食援助,而最近一批12万吨援助俄国的食品被王明远下令截留运给了远征军,两军间因供应问题引发了矛盾。

“国内正在研制速成食品,这个我知道。困难必须克服,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享福的。”对于关兴顺提出的伙食问题,阎树林不予考虑,至少部队没有饿肚子嘛。而据远征军司令部的内部通报,俄军一线部队饿肚子的情况愈发严重了。

“军长,叶司令命令你立即去总部开会。”8师通讯科长赶到24团,转达了叶延冰的命令。

“派飞机了吗?”

“没有。说夜晚飞机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