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2111 字 2022-10-20

“他们很厉害?”

“不,不,我们可以打败他们。如果我们有你们的汽车和机关枪的话。说真的,我没想到你们的机关枪这么多。”

“打仗不能靠武器。懂吗?”孟恩范想起政治部关于俄国人性格的描述,他们是天生的战士,乐观、豁达、吃苦耐劳。三百年来,还没有一个外族可以征服他们。纵横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仑都被俄国干掉了。

“不,不,没有武器就打不了仗。”

“啊,你们对我们有什么看法?我指的是我们的远征军来帮你们打仗。”

“我们当然欢迎你们。可惜你们来的人不算多。如果你们能来100万就好了,我们可以一直打到柏林去。”

第9军及临时配属9军的14师进入了罗马尼亚国境。25师是前卫师,而73团则是前卫团。部队沿着苏恰瓦——罗曼——福克沙尼大路向布加勒斯特方向前进,他们的任务是抢在德国人之前占领布加勒斯特。

这里是喀尔巴阡山脉,道路状况极为糟糕,很多地段不能通行车辆,需要工兵临时处理。熊勋中将特别强调了道路情况,跟随73团出发的除了25师工兵营之外,还有军部直辖工兵团的一个摩托化舟桥营。这个营的装备代表了国防军工程兵部队的最高水平,在水流缓慢、河宽不过三百米的河道,该营可以在四个小时内假设一座可以通行总载重5吨以下卡车的舟桥,河宽在一千米之内的架桥速度是十个小时。

部队在开往前线的过程中,该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个技术水平绝对处于世界一流的舟桥营,9军部队无法及时投送战场。

没有桥梁,大炮将无法通行。没有桥梁,部队的后勤物资将无法跟进。自蒙山军建军便格外重视后勤建设的思想和投入在欧洲战场取得了丰厚的回报。跟随73团团部前进的俄军上尉罗蒙诺夫万万没想到华军部队拥有如此先进的架桥装备和技术,在巴克乌附近抢渡因洪水冲垮桥梁的河流时,罗蒙诺夫上尉目睹着一艘艘制作精良的舟桥从卡车上拖下来拖入河中,工兵们熟练地用钢销连接在一起,上面铺设了特制的钢板,再将钢板也用钢销组合起来,一座平坦的可以通行重型火炮的桥梁便假设妥当,连连惊呼了不起。加上对73团近距离的观察,彻底颠覆了自己对华军的认知。

一个工业基础远不及俄国的国家能搞出如此先进的装备确实令罗蒙诺夫惊异。但这却不算奇迹。当有了正确的方向指引,总能搞出一些领先于工业化国家的东西来。但很快就会被人家超越。华源集团设计出了轻机枪,但德国人在其基础上改进的产品性能便超过了山东的产品。孟恩范见过德国人的机关枪,更为精致耐用,特别是容易发热报废的枪管,使用寿命比军工总署制造的枪管优秀的多。这就是工业基础不同带来的差异,这个距离的缩短需要时间。所以,对于罗蒙诺夫的惊叹,赵欣上校并没有多少自豪。

但罗蒙诺夫上尉承认,这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最大的特点是年轻,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看上去都精神饱满,充满活力。他们拥有绝对超越俄军的装备,罗蒙诺夫上尉仔细统计了一个连队的机枪,竟然拥有九挺轻机关枪和四挺风冷式重机枪!除此之外,该连还拥有四门小口径迫击炮!

了解了该连的编制后,三个步兵排九个步兵班,每班配备一挺轻机关枪,一个机炮排配备四挺重机枪和四门迫击炮。这样的火力绝不是俄军所具备的。他尚未发现73团每营都配备了无线电台,如果得知华军将俄军少有的无线电台配备到了营级会更加惊讶的。还会有更多的惊讶等着罗蒙诺夫去发现。

俄军上尉兴奋不已,对同伴用俄语说,“谢天谢地,他们是我们这边的。”

罗蒙诺夫上尉当然不知道,这样的装备只保证了少数几支部队,只有三个全训军才有。第9军的装备不能代表国防军的真实水平,为了保证远征军拥有更强的火力,在远征军组建后,总参特意从第1、6军那里调出了大批的装备配备给了除9军之外的其他军,那两个留在国内的王牌部队只能等待兵工总署的后续装备到达了。

第一场战斗在73团进入罗马尼亚境内的第三天来临了。中午时分,后勤科的车队停在路上开饭,官兵们在特制的炊事车里领到一份野战口粮,三三两两地蹲在路边用餐。一架翅膀上涂着大大的黑十字的德国飞机突然冲出了云层,朝车队扑下来,装在机头的机关枪猛烈扫射车队,缺乏战斗经验的后勤科官兵慌乱地就地隐蔽,沈江东科长站在公路上挥舞着手枪大喊大叫,组织机枪火力还击。当十几挺机枪朝着天空倾吐火舌时,那架飞机已经消失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