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这样?”
“嘿嘿,也难怪你。部队蹲在战壕里,热饭送上来就冷了,这段时间好多了,我们旅在休整,新兵太多,得抓紧训练,不然上去可不得了,白送死了。如果是战斗中,一天吃一顿是常有的事,哪里还顾得上热饭冷饭?”
“那你们晚上睡觉呢?”
“有军毯呀,铺一半盖一半。能睡个囫囵觉就很幸福了,不能跟在家比啊。”陈豪想了想,“不过仗快结束了,听说北京正在跟鬼子和谈,和谈个屁!一股脑将鬼子彻底消灭就算了。这都是一帮文官日哄总统,部队很有意见呢。”
“那你们不会再上前线了吧?”
“那可说不准。16旅是全军的王牌旅。什么是王牌?就是平时吃得好,用的好,战时投放到最关键的战场。我想啊,如果谈不成,我们旅肯定会调到高密或者昌邑,参加最后的总攻的。”
“那就盼着谈成吧。对了,你还没见过你儿子吧?我将他的照片带来了,我妈听说我来前线,执意抱着儿子去照了相,专门让我带给你看。”
“真的?快拿给我看。”陈豪兴奋万分。
第八节 终战协定
北京的谈判暂时陷入了停顿,加藤周明回国了。而中国方面毫不在意日本的态度。由各省派出的慰问团在犒劳着前线,新闻也逐渐开放,在对国内记者开放新闻管制后,外资报纸派出的记者也陆续被允许进入战场观察和采访了。关于山东战事的报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报纸,包括日资报纸。带给中国各界狂欢的同时对日本形成了更大的压力。外资报刊更多地关注两个被围得铁桶般的日军现状。《大公报》是第一个被允许进入昌邑合围圈的新闻媒体,跟他们一同进入包围圈的还有加藤周明的两位随员,其中一人的身份正是记者。因为这家报社一向秉持公正立场,日本承诺绝对保证前来采访的记者安全。第6师团并不希望记者的前来采访,但接到了大本营严令不得不屈从。日本迫切需要实地了解被围部队的困境,从而决定谈判应持的态度。
山东战场在胶州湾血战后基本处于停战状态。中国国防军投入了战役的7个师17个旅(含学兵旅。第19师在11月中旬后陆续接替了孙武第14师防线)转入了战场休整,大批新兵及征召的预备役军人被补充进连续血战实力锐减的师,第16、14、1、2等师平均补充了5000以上的兵力,实力得到很大恢复。
但日本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大公报》对昌邑合围圈的日军采访在11月下旬见报,记者用冷静的笔触客观真实地描写了昌邑包围圈内日军官兵的苦难,没有粮食,没有燃料(房屋树木都快被砍光烧光了),关键是没有医药,伤员大批死亡,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治愈的轻伤都成为绝症,负伤的日军官兵自杀率直线上升,这个被日本朝野视为第一强军的熊本师团已经奄奄一息了。
《大公报》的报导很快传入日本国内。从而引发了日本的骚乱,特别是南九州更为严重。18师团和第6师团的补给地均在南九州,士兵基本也是来自南九州,尽管日本在日俄战争后陷入自大和狂热,国民将子弟为国征战的牺牲视为了光荣和骄傲,但子弟们在中国的境遇不能不牵动南九州居民的心,他们开始请愿和骚动,强烈要求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以挽救垂死挣扎的部队。
名古屋也一样,第3师团的境况虽然未曾见报,但又能好在哪里?
要么迅速增兵,要么投降。舍此别无他途!日本军部在国内骚乱已开始蔓延后后悔允许记者进入昌邑包围圈了,发现他们中了中国人的诡计。那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大公报》的记者写就的新闻报道被印刷成日文号外,由华军飞机大量空投包围圈,那些记载了真名实姓和真实事例的传单严重动摇了军心,梅泽道治中将在给参谋本部的电报中坦承,部队正在瓦解中,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第6师团将失去战斗力!
增兵不可能了。日本人再狂妄也明白添油战术只能令遭受重创的陆军变得更加虚弱。在满洲或者是其他地方(包括由海军沿长江进攻南京)方案也严重不靠谱。海军已经不耐烦了,旷日已久的战事拖累了海军,军舰本是烧钱的机器,别以为上百艘军舰停泊在海上不花钱(华军潜艇的威胁基本消除了)。海军省和海军军令部已经正式向内阁提出撤军的建议,山东战事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消耗战,这样不死不活地拖下去,海军也要被拖垮了,抢占太平洋德属殖民地的战略任务也要泡汤了!海军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于国家不可取代的作用,强烈要求用一切手段尽快结束支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