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堡垒”大演习最初并没有14师的份,命令是六月十号下达的,要求14师全员全装进入山东,参加总参组织的“和平堡垒”演习。就这样,14师的近两万官兵告别了湖北,千里跋涉来到了山东。令孙武奇怪的是,这次规模空前的大演习(预计有四个师参加,其中两个是甲种师)竟然没有下发预案!
一到宿营地,孙武立即命令开通电台,向充当“和平堡垒”演习总指挥部的中央军区司令部报告了他已抵达指定位置。据说演习总指挥、中央军区司令官封国柱上将是一位很难伺候的主儿,他必须小心在意。
晚饭后他准备去看看司令部各机关的住宿情况,他们或许要在这一带住一段时间呢。但参谋长张连胜过来了,“师长,指挥部回电。要你和我明天赶去潍坊开会,限18时前到。”
“哦?”
“道路我问过了,一马的水泥路,坐汽车三个钟头准到。我已经安排警卫连准备了,明天咱吃过早饭出发,中午就到了。”
“坐,你说,这次演习究竟有什么名堂?”
“我哪里晓得?脑子里尽想着别丢咱14师的脸面了。你看,1师和6师不必说了,16师虽是乙等师,却已换装完毕,炮兵肯定比咱们强……”
的确,14师在全军的野战师中不算主力,就是在南方军区,14师的地位也比不上第8师。只是在几年前的抗洪抢险中露过脸,受到过国防部的通令嘉奖。
“通知司令部各处处长来开会吧。”孙武有些不踏实。跟辎重团走在一起的副师长还在后面,明天他和参谋长走后,需要指定部队的负责人,安排部队的急务。
孙武很晚才睡觉。他没有将“和平堡垒”大演习与欧洲急剧变化的局势联系起来。欧洲跟这里实在太遥远了。但就是今天,当德皇威廉二世收到德国驻维也纳大使亨瑞克·冯·契尔什基关于奥匈帝国不要对塞尔维亚采取过激行动的电报后,威廉二世大怒,大叫大嚷道,“胡说!胡说!谁给他权力那样做?塞尔维亚必须收到惩罚!而且立即执行!”
德皇的叫嚣立即给奥匈打了一阵强心剂。
亨瑞克·冯·契尔什基是一个老派贵族,他其实赞同强硬的态度。但作为驻维也纳大使,对于奥匈帝国这个有着复杂内政的二元帝国有着比柏林那些大人物更为直观深切的认识,奥匈已经是二流国家了,而且正在以看得见的速度衰弱下去!亨瑞克·冯·契尔什基给友人的信中这样说,有多少次我扪心自问,我们值得这样拖曳那个所有关节都吱吱作响的国家吗?
亨瑞克·冯·契尔什基意识到了德国的不安全。地处欧洲腹地的德国一直存在两线作战的危险,西面是老牌强国法国,东面是庞大的有欧洲轧道机之称的俄罗斯,还有一个更为危险的已经倒向了法俄阵营的英国。而自己祖国的盟友只有一个“所有关节都吱吱作响”的奥地利!
亨瑞克·冯·契尔什基特别怀念“老船长”俾斯麦。假如德意志帝国这艘大船的方向舵仍握在俾斯麦手里,德国不会面临如此恶劣的局面。俾斯麦有一种神奇的能力,他总能敏锐地抓住机会而且能神奇地化敌为友。可惜这位将四分五裂的德国整合成为一个实力蒸蒸日上的世界性强国的领航人不在了,他被继位为君的威廉二世赶下了台。威廉二世显然没有他的祖先宽阔的胸怀肚量。如果延续俾斯麦的外交思路,德意志帝国或许不会出现一个实力强大的敌对集团。
萨拉热窝事件正朝着不可知的方向滑行。可是,柏林几乎所有的上层人物都为萨拉热窝的刺杀狂躁不安,费迪南大公的遇刺正在发酵。这不是塞尔维亚和奥地利两家的事情,这件该死的刺杀事件正在将整个欧洲拖向未知的领域!
在严厉批评了驻奥大使后,就在当地事件7月5日,德皇和代理外交部长齐默曼会见了维也纳特使。德皇明确地告诉奥地利特殊,这一次必须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而且要快!奥地利需要什么帮助,德国就提供什么。这就是一张空白支票,奥地利判断德国将不惜代价与维也纳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