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不知将军要汤某做什么?”汤化龙就是一个政治上倾向于立宪的社会贤达,只是在地方上有些影响,和宋教仁、谭人凤有着根本的区别。他与龙谦领导的蒙山军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龙谦派人请他来,他知道躲不过去,只能合作。
“是这样的,两湖局势已基本安定,随着河南、直隶的平定。武昌不会有大的战事发生了,当务之急就是迅速安定地方,恢复秩序,在这个时候,济武先生可不能赋闲在家里啊。我想将武昌政务托付先生,你看如何?”
“啊,”汤化龙轻呼一声,他没有想到龙谦会请他出山为官,而且是大官。听龙谦口气,龙谦竟是要让他来管武昌!出任类似于武昌知府一类的职务。
“济武先生正值盛年,又留过学,学过法律,既然地方上推举先生为谘议局议长,想必先生的威信是够的。武昌已成立湖北军政府,我自领都督,不过是暂时的。军政府内部设立民政长,这个职务就是给先生的,具体负责管理湖北之民政,就算是满清时期的布政使吧。军事上的事情先生不需操心,我的总参谋长司徒均将军暂时会留在武昌主持南方军事,军队东征,粮草辎重弹药部分要仰仗湖北,我已下令调宋晋国来鄂,他是蒙山军联勤部长,是我的大管家,一直留在山东的。他来了后,担任你的副手,主要负责军队方面的供应问题。你呢,就是抓你的民政,稳定地方,旧的制度先不做改变,免得民心不安。你放心,司徒均和宋晋国都会尊重你的,你放手去做,人事上我不做限制,满清垮台了,不能出现政权的真空,先生先将武昌市政府的台架搭起来,你就是湖北民政长兼武汉市长,怎么样?没问题吧?”
“将军如此抬爱,理应效力。不过,这个位子太高了,汤某怕是做不来,万一耽误将军的大事,汤某就是罪人了。”汤化龙大喜,但总要推辞一番。
“汤先生,我们素未谋面,甫一见面就给你这样一副担子挑,实在是有些为难了。可是,汤先生,我跟你说句心里话,龙某起兵推翻满清,建立一个以汉族为主的新国家,不是为了自己要当皇帝过一把瘾,而是为了造福亿兆民众。汤先生若是爱我祖先繁衍生息的这片土地,爱你的家乡故里,就不要推辞了!我知道你是主张立宪的,但立宪搞不成了,满清自己错过了机会,怪不得别人。共和是唯一的结果,先生若是喜欢搞议会,将来成立国会,先生可以承担更重的担子。但眼下嘛,先生却要勉为其难,先为龙某治理好湖北。”说罢,龙谦站起身,对汤化龙深施一礼,“就算龙某有求先生了。”
“这如何敢当?折杀汤某了。”汤化龙没想到龙谦如此礼贤下士,于是答应了龙谦的要求。
“民政之要,首重钱财,”龙谦见汤化龙知趣,心里很高兴,“本来武昌藩库存银不少,但新军闹事,将这些钱挥霍了。你初上任,手里没钱是不行的。蒙山军军饷不需你操心,另有来路。此次宋晋国将军前来,会带一笔钱过来,作为你新政府的开张的经费,钱是山东的,是山东父老的血汗,是借给湖北的,等湖北政务上路后再行归还。所以呢,你要省着花。组建市政机构,聘用招募警察,抚恤困难百姓,恢复社会秩序,该花的钱当然要花。等全国平定,整顿经济秩序后,一切都会好转的。”
从来都是军队索要地方,汤化龙还真没想到龙谦会在财政上支持地方,听了很是振奋并且深为感动,“将军如此体恤地方,实乃国家之福。”
“不要这样说,咱们现在就是一家人了。以后共事的时间还长,这间总督府,就是你施政的衙门。我会让司徒总长将总部机关搬出去。你呢,抓紧考虑一份名单,将地方上的贤达都请出来,原先为满清效力的官员也可以出山,但要选择愿意为蒙山军效力且操守好,能力够的人,先将武汉三镇管好,然后在说其他州府。”
选择汤化龙是没办法的事。蒙山军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支足够的文官队伍,在山东推行乡村自治以来,算是秘密储备了一批从政的人才,他们都是拥护蒙山军、积极推行乡村自治的骨干分子。龙谦指示陈超为其建立了一份档案,准备将来使用。那批人中的大部分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已入了龙谦的“人才库”,陈超曾疑惑此事,认为那批人忠诚是够了,但不堪大用。龙谦并未对陈超细致解释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改变中国在于改变农村,改变农村的关键在于基层,即县、乡两级政府。那批人充任县乡官员是可以的,有了他们,就可以在蒙山军取得全国政权后使用了。至于高层,比如省级政府,龙谦反而不在意,他早已想过,一旦反清成功,军事管制是必须的,军队将主导地方政务,大将们可以兼任省长。
但眼下却不能从山东调人过来。之所以不用自己的将领管民政,一来龙谦手边没有合适的人,二来他想先试一试,看看能不能用所谓的名流贤士来治理地方,起码,他准备在两湖做一试点。
政权甫建,也只能启用社会名流。
“对了,湖南的谭延闿先生是湘省谘议局议长吧?”龙谦想起一个名人。
“是的。”
“可惜他逃了。如果你能联系到谭先生,就请替我带句话,请他回来,湘省的事情,还要湘省之人来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