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我团愿意担负守卫塔脑山的任务。”正是刚才力主撤退的团长。
“很好,那就抓紧进行吧。各位在前线苦战的功绩,我已报中央了。打败龙谦,各位都是开国元勋!还望大家发扬革命精神,激励士气,挫败凶锋,让敌人知难而退。”到了现在,黄兴也只好将目标调整为让蒙山军知难而退了。
黄兴虽然在十几年中一直策划领导组织针对满清的武装起义,但并无大兵团作战的指挥经验,也无组织编练正规军的经验。第九镇本是一支较为先进的正规军,但是经历的武昌起义,驱逐了原高级军官们之后,出任师旅团长的都是下级军官,林述庆原先不过为一营长,很多原先的连排长一夜之间就当上了团长营长,带兵及指挥经验严重不足,只是靠了一腔血勇而已。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存了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念想,或者叫理想。现在京城都被蒙山军占了,满清已经发出了退位诏书,继续打仗就有些失去目标的感觉。至于对蒙山军的仇恨,并不是每个人都和林述庆一样。这样综合下来,第九镇,现在的民国第一师不仅从兵力上弱于原来(一大批官兵在起义之时便逃亡了),战斗力也削弱了。林述庆匆匆南下,未及仔细组织后勤,战斗开始后,大批的伤号未能得到妥善救治,辎重、粮草都没有仔细的筹划,实际上就是一支“一次性”军队,若是获胜还好说,像现在遭遇严重挫折,官兵们就开始动摇了。
而对手则不同。封国柱比起林述庆,指挥大军作战的经验就丰富了很多,他是从连长、营长、团长一路走上来的,这份经验林述庆根本就没有。蒙山军业已建立的完善的后勤制度保障了部队的供给,甚至不需要封国柱这个前敌总指挥操心,各有专职去处理。而且,蒙山军比民军更为严明的军纪也保障了部队在承受重大伤亡后不至于混乱。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蒙山军将士深知他们胜券在握!总政治部印发的关于北方战局的宣传品大量发至一线部队,激起了南方军将士建功立业的雄心,至少军官们存了与山东、北方两个方面军一争短长的念头。两下相比,胜负不问可知。何况南方军无论兵力还是装备都优于民军。
第三节 汀泗(二)
黎明时分突然爆响的枪声和爆炸声将刚结束军议睡下的林述庆和黄兴惊醒,听方向是炮兵阵地传来的。林述庆急命查明情况,很快,有人来报,一股身穿我军制服的敌军混入了炮兵阵地,袭击了正在准备的炮兵。具体的损失还未查清。
黄兴与林述庆且惊且怒。如果失去炮兵的支援,这个仗就更不能打了。因昨日的失利本就憋了口气的林述庆大骂蒙山军不要脸,他万万没有想到对手竟然用了偷袭的战术。
“把那伙不要脸的贼全部抓了,或者消灭!不许漏掉一个!”林述庆对警卫连长喊道,“立即带你的连到炮兵那边去。”
没法子睡了。黄兴站在院子里遥望南天,林述庆干脆跑到作战室等消息。北面的枪声时断时续,说明肃清行动尚未结束。
“他们究竟是怎么过来的?过来多少人?我们阵地哪里存在漏洞?”林述庆一叠声问作战室的值班参谋们,但谁也答不上来。参谋长孙武只好派了得力的参谋去查明战况,叮嘱一定要抓几个活口。
如果敌人潜入一个团,岂不是要大糟其糕?撤退的念头再次升起,林述庆起身到门口看黄兴魁梧的身影,却张不开嘴。
打仗就像赌博,总是抱着美好的幻想兴冲冲地上场。当输个精光后便会后悔不该来。
天亮了,准确的消息终于报来了。炮兵损失惨重,警戒炮兵的哪个排几乎全部战死,炮兵损失约一半人,大炮全被破坏了。增援上去的步兵损失也不小,警卫连长阵亡,一个很可靠很能打的连队战死三十五人,伤五十七人,差不多被消灭了。
黄兴与林述庆大惊,“敌人呢?抓了活的没有?”
“没有。他们非常……”报告的参谋军官想了半天,还是用了厉害这个词,“没有生擒一人,他们跑了。”
“跑了?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