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2493 字 2022-10-20

盛光在下决心切断辽西走廊段祺瑞后路的时候,他似乎忘了自己的安危,忘了自己手里只有三个骑兵团不足四千人马。

程二虎旅会上来的,第九师更会上来的。盛光坚信。所以,当他占领锦西后,一面再次派人联络石大寿,一面下令构筑工事,准备阻击第六镇的西撤。

锦西方向出现大股敌骑的消息震撼了段祺瑞和良弼。因为占领奉天的鲁山部行动并不积极,段祺瑞并未听良弼的劝告立即撤军,一直留在锦州观望局势,其实就是做出一种姿态。奉天已失,段祺瑞情知仅靠第六镇一镇之兵绝难收复奉天了。尽管之前载沣以军机处名义给他下了命令,要他东进收复奉天城。

段祺瑞没有执行这道命令(良弼也认为东进奉天也不可能)。他现在根本不担心朝廷的追究责任了,在段祺瑞看来,满清朝廷已经死了,现在是为北洋而战,不是为满清而战了。促使段祺瑞不战不走的主要原因是山东战局。之前,他企盼着得到山东胜利的消息,如果他的老主公在山东得手,段祺瑞希望至少调回一个镇,最好是自己统带过的第三镇用于北线。那样的话,占领锦州就有很大意义。因为段祺瑞想着得到增援后反攻奉天,击败蒙山军北方军后,再掉头对付南方龙谦的主力,至少可以打出一个南北朝的格局吧?加上英国和日本对袁世凯的支持,彻底战胜蒙山军并非毫无希望。而此时撤回山海关呢?鲁山一定会乘机占领这座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关外名城。那样的话,反攻奉天就增大了困难。所以,段祺瑞采取了一种在良弼及第六镇大部分将佐看来毫无作为的做法,不战不走,傻乎乎地蹲在了锦州。

但山东传来了大败的消息!荫昌第一镇在武定府全军覆灭了,导致在德州攻不动山东军阵地的北洋主力只能抓紧退兵!这样,段祺瑞知道事情糟了,呆在锦州已毫无意义。撤吧,先关上山海关这扇大门再说!别他妈的再上演三百年前洪承畴在关外的悲剧。

但是晚了!一支突然出现的骑兵占领了必经之路锦西,自己的后路被切断了!

段祺瑞不再犹豫,立刻率军西进,全力夺回锦西,打通道路,返回山海关乃至京师!

战斗自8月22日开始,锦西一带战火升腾,盛光骑兵旅利用紧急构筑的工事,抗击着第六镇的攻击。

鲁山在干什么?被龙谦认为最具机变力的鲁山在闻知第二十镇生变后,第一时间就盯上了第六镇!他和盛光想的一样,将这支北洋精兵就地歼灭于关外,为进军关外扫清障碍!他尚未至奉天,就对参谋长邓清华、副师长范德平及参谋处长蒋方震说,关外大局已定,现在就是第六镇这根骨头了,如果我们能消灭第六镇于关外就好了……

可是,与石大寿的联络断了。鲁山判断是电台出了问题,那玩意好是好,但极不可靠。鲁山根本没想过石大寿第十师遇上其他问题,比如被第六镇击败。

在研究开国之战那段历史时,历史学家们发现龙谦手下的大将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信心过于蓬爆了!冒险成为了一个显著的信号,偏偏冒险都能成功。由此不得不感叹一句老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其实,研究历朝历代的开国史,几乎都有共同的特点。

但对于尚在奉天城外的鲁山,那时不过是个想法而已。鲁山进入奉天,一面安抚张作霖等起义将领,稳定奉天局势,清点军用物资。一面命熊勋旅隐蔽西进,寻找战机。鲁山甚至没有时间见一下被囚禁的唐绍仪和张绍曾,尽管唐绍仪几次要求面见鲁山。

张作霖临阵倒向蒙山军是有顾虑的。在日俄开战前,也就是五年前,鲁山曾与张作霖在辽西打过一仗。鲁山中流弹在脸上留下了伤疤,算是毁了容,而其把弟张作相则在是役被俘。张作霖念及兄弟情分,几次提出释放张作相,都被鲁山拒绝。一直到沈旦堡之役后,鲁山撤兵北满之前接到山东总部的指令,要他释放掉张作相,张作相才安然回到张作霖身边。张作霖顾及此役的仇怨,一度时间有些动摇,倒是在鲁山军中做了好长一段俘虏的张作相打消了把兄的顾虑,认为鲁山气度雄浑,绝不是记小仇的主。而且,两军争战,也算不得什么仇怨。这才最终促使张作霖发动了奉天事变。

等再见鲁山,鲁山的态度彻底打消了张作霖残存的一点顾虑。鲁山摸着脸上的伤疤对张作霖说,哈哈,那次差一点就要了兄弟的命了。看来咱们还是有缘哪,不然也不会五年后坐一起共事了!这次雨亭兄奉天举义,深得龙司令激赏,最近几次来电次次提到雨亭兄,让兄弟切实解决雨亭兄的困难。眼下关外局势初定,雨亭兄在南满地头熟,而兄弟我还要打山海关,奉天治安,还要有劳雨亭兄维护啊。

张作霖打消顾虑,心花怒放,自然满口答应,甚至提出愿为大军前驱,与北洋第六镇决一死战!鲁山微笑说,雨亭兄莫急,仗还有你打的,目前还是按照龙司令的指令,帮助兄弟维持后方,让兄弟无后顾之忧,也是实实在在的大功啊。

鲁山最惦记的就是石大寿了。这是他命熊勋部隐蔽前出的原因。如果第十师约期而至辽西,那么他们一定会切断第六镇的退路。过早惊走第六镇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