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镇上来,也未必是人家对手!我在吉林有些关系,十八镇的实力可不止一个镇,他们厉害着呢,光是骑兵就不下五千人马。”张作霖慢吞吞说道,“不过,十八镇的兵一部分在黑龙江,他们要准备很长时间才能南下,我们倒是有时间,不如狠着劲儿招兵吧,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这个小个子总是过于圆滑。唐绍仪想。
“招兵?”张绍曾很讨厌胡子出身匪气极重的张作霖,“现在招兵顶个屁用?北面会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吗?”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张绍曾总是觉得,没有三个月就不能练出兵。
张作霖一摊手,别过脸不吭气了。
这天的会议什么结果都没有,连如何集结部队,准备将战场设在哪儿,对手可能沿哪条路攻击都没有研究。纯粹务虚了。
唐绍仪郁郁不乐地回到巡抚衙门,幕僚立即送上刚收到的军机处电报,说第六镇正在集结,不日将拔营东向增援奉天,为加强奉天的军事指挥,已指派良弼前往奉天统筹奉天军事。要唐绍仪切实监督第二十镇之动向,不得有误。
朝廷被叛变吓怕了。唐绍仪苦笑,连自己这个巡抚都有了二心,也难怪中枢加意提防。
很快,唐绍仪又接到了陆军部电报,这次算是他希望的好消息,袁世凯出山了!接掌了北洋全部军事指挥权,已换段祺瑞接替赵国贤,第六镇将很快出关抵达奉天。
这份电报之后又有一份“唐绍仪亲阅”的急电,是袁世凯署名的,明确警告唐绍仪张绍曾和吴禄贞不稳,要唐绍仪着意提防,决不可内部生乱。若有迹象,当断然处置之。
这两份电报将唐绍仪就此改换门庭的念头又打消了。袁世凯的本事唐绍仪是佩服的,他对于袁世凯的了解比龙谦深的多,如果袁世凯不出山,唐绍仪绝不会为清廷殉葬,但袁世凯出山担起了平乱的重担,唐绍仪又不看好龙谦了。
于是,唐绍仪于8月4日在巡抚衙门再次召集军事会议,这次唐抚台的底气就足了,“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袁大人出山了!接管了北洋指挥权,段芝泉换下了赵国贤,第六镇不日将东进奉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段芝泉部抵达奉天之前,确保奉天城的安全。”
这里,唐绍仪偷换了概念。以陆军部名义发出的对关外军事指示电要求确保奉天,但唐绍仪解释为确保奉天城之安全。
唐绍仪在“部署”了关外战略方针后,还花了大篇幅讲解了袁世凯的战略,即集结北洋主力击破山东,然后与龙谦会猎江南,一鼓戡平大乱。
凝神细听唐绍仪演讲的张作霖精神一震,他不是为袁世凯的宏伟战略喝彩,而是有了他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他的三十九协有大半兵马是在奉天城外驻扎的,其中张作相之七十七标驻铁岭,汤玉麟之七十八标驻新民,只有三十九协直属队(骑兵、警卫各一营)驻扎奉天以西之大石桥。
“抚台大人明鉴!”张作霖立即响应,“职部驻铁岭之张作相部、驻新民之汤玉麟部应立刻收缩回奉天,以免被敌所乘。”
鲁山部南征,铁岭为必经之地,以一个标两千余人抵挡兵强马壮的十八镇无疑是螳臂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