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2147 字 2022-10-20

“臣当召集议之。容后禀报。”铁良此刻还在想着郑笃可以说服周毅归顺中央,有第十镇的羁绊,龙谦在广东就不能无所顾忌了。

次日,彻夜未眠与荫昌、良弼(一直未回山东,中枢有意保护)载涛诸人密议出一个草案的铁良再次进宫,向载沣奏报了陆军部的应变方案。

郑笃传回的情报只是讲了龙谦韶关、广州两次会议部署的反清大略,并无具体的日期和计划。从好的一方面讲,龙谦肯定没想到朝廷在他两次谋反会议后祭出了分裂第五镇的一招。从龙谦“非常配合”地割出第十协成立第十镇以及凤山至广州后的局面,铁良认为龙谦还在等待时机,并无立即发动之准备。不然,龙谦就不会有“让出”第十协和迁出广州城的举动了。

参加会议的满族贵族们认同铁良的判断。这个假设成立,众人的头脑就清楚了,现在最为关键的是第十镇了。如果第十镇归顺中央,龙谦将受到有力的牵制,足以允许中枢完成对山东用兵之部署!如果第十镇死心塌地追随龙谦谋反,那么中枢必须正视南方的巨大威胁,在长江以南,只有第九镇和勉强算作江南部队的第八镇可以抵挡龙谦。各省巡防营倒是不少,云南、四川等省也在筹划组建新军,但统统不顶用或者远水不解近渴。

会议的第一项内容是研究南方局势。结论是加强对第十镇的工作,只要周毅归顺过来,封王都不是不可以。其次就是通知已经返回湖北的张彪和黎元洪立即加强战备,准备应对南方的叛乱。

至于徐绍帧统领的第九镇,陆军部的意见是以武昌会操的名义迅速集结,作为第八镇的后援,随时准备逆江而上增援武昌。为此,需要调动海军给予支持。这件事交给了满腹韬略,也算是满人千里驹的两江总督端方。

在德国学习过陆军的荫昌说,从军事上讲,龙谦兵锋东指的可能性不大,江南虽是膏腴之地,却是军事上的死地!当年太平天国乱起,太平军自广西入湖南克武昌,不以武昌为基地而是顺流东下,定都南京,从此攻守异势,难有作为了。

但中枢若是失去了江浙膏腴之地,等于切断了经济上的生命线,也是受不了的。

良弼坚持将第九、第八两镇合兵一处。宁愿放弃江浙也不能让龙谦占据武昌形胜之地。但良弼的意见孤立,没有被采纳。

会议的第二项就是关外的危险。应立即通知驻奉天之二十镇与山海关一线之第六镇加强戒备,最好令第六镇立即东进,会合第二十镇消灭龙谦这枚阴险之极的“暗子”。

第十八镇自成军以来,一直是朝廷的弃子,除了拨过一两次军饷,连一支枪一门炮一颗子弹都没有拨付过。在中枢眼里,这支亲俄的军队就是后娘养的,朝廷也没有多余的钱粮武器给他们,老实呆在北满就可以了。

但现在弃子成了杀着。

十八镇有多少兵?装备多少?战力如何?一切都说不清楚。只有良弼还知道一些。良弼坚持说十八镇不可小觑,非得第六镇出关,不然奉天不保。

铁良认同了这个意见。

7月24日,就在龙谦囚禁周毅,整顿第二师的那天,铁良与载涛入宫,向军机处奏报了陆军部应对危局的策略。袁世凯已经被载沣赶回了老家,张之洞病重告假,奕劻那个老财迷闻知竟是自己一力扶持的龙谦在九年前打劫了自己,一气之下也病倒了。军机处群龙无首,世续、那桐之流说大话可以,真正应对危局的本事真不如铁良这帮人。

还能怎么办?军机处全盘接受了陆军部的意见。唯有铁良操控第十镇这招棋子并不为所有军机大臣所知悉。说起来还是袁世凯未雨绸缪,借彰德秋操布下了暗子。军机大臣们希望尽快收到广西的好消息,如果周毅公开宣布脱离龙谦,朝廷不吝封侯之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