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1796 字 2022-10-20

历史上,取得成功的领袖几乎没有得到完善的例子。且不说别的,就说女色一事,中国古代的君王不必说了,便如圣君代表的李世民,私德上简直一塌糊涂,我不必在精通历史的书友们面前班门弄斧。便是现代,从孙中山、蒋介石到本朝太祖,哪一个值得百姓学习?孙中山抛弃原配的故事很令人心酸,其实他还抛弃过日本的妻子。蒋介石也差不多,公开的至少三个。而且婚姻的过程很是摆不上桌面。本朝太祖在其原配牺牲前两年就有新欢了,尤其是其原配宁愿被杀头也不愿与其断绝关系——哪怕只是做一次登报声明!故事便带了凄凉的色彩。

至于故事时代的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袁世凯有一妻九妾,段祺瑞至少有三个老婆——他算是很清廉方正了。就是被当今网友无数次称赞的吴佩孚,也不只有一个老婆。尽管他曾对年轻貌美的追求者写下“老妻尚在”四个字。所以,才有蔡元培发起道德协会,鼓吹不纳妾的主张,汪精卫这个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汉奸就是那个“协会”的响应者。

相比这些现实中的人物,龙谦做的其实不算什么,尤其是在那个年代。

有人说你曾经讲过,龙谦是一个有着高尚道德的人,还说现在这样的“正面”形象实在是太少了。是的,我是这样说过。我认为主人公道德上的瑕疵不会毁掉他的主要面,反而会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烟火气。

陈淑与许思是一对对立,无论从长相还是性格,抑或文化。许思不会给主人公做妾,那样故事就过于平庸了。

书友们的口味不同,一直有人批评我的书过于虚假,其中就有对道德的批评。而许思的出现,又逼走了如大黑花这样的老书友。大黑花君一直追这部书,无数次打赏,足见他对本书的喜爱。但许思将他逼走了,我很郁闷。但没有办法。就如龙谦率军平定湘赣边界起义时,我曾以为会有书友站出来指责我,怎么能这样做呢?没办法,龙谦的蒙山军走到这一步,他必然会面临这样的选择,要么就此与清廷翻脸,要么便充当清廷的打手。但书友们还是接受了这一设定,下面的故事里,龙谦将进一步站到了正史的反面——从1907年起,南方的反清起义就此起彼伏了,他无法置身局外。

龙谦走到这一步,肯定会遇到陈淑以外的各种女性,他不可能生活在寺庙里,只要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就要面临这样的考验。现实中,有几个人在位高权重时会守着老妻过一生?唯其如此,本朝周公才会受到尊崇。

第十五节 平叛(五)

蔡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在姜义柳那里获知十七标已经攻占分宜,而更前面的第五镇骑兵标采取大迂回的战术截断义军南下的通道,军事素养极高的蔡锷立即意识到,自己寄予了极大希望的起义已经完了。

其实,蔡锷早已明白,第五镇一旦抵达战场,义军面临的就是失败了。经过二十余天的零距离考察,蔡锷对于第五镇的战力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抗这样一支精锐,义军获胜的希望连半成都没有。

衡量一支军队战力不只是看装备和人数,更多的是训练和纪律。而长途行军是检验部队战斗力的极好试金石。自济南出发,连续保持六十里以上的行军速度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事情。蔡锷认为段祺瑞一手训练的北洋第三镇根本做不到这一点。部队精神好,减员少,不扰民而给养不乏,足以反映出第五镇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和平时的训练水平。

唯一的希望就是龙谦对义军放水。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有。证据在于龙谦挑明了他的身份,却没有限制他的活动,反而将其临时编入了第五镇参谋处去“见习”。还有就是第五镇参谋处在宿营地编印的那些传单的内容,语调温和的劝谕,恰到好处的警告,宽大的处理方法,都证明龙谦对于义军并不仇视,而是有着某种同情。

传单都被快马送至了前锋部队。

对抗就意味着屠杀,蔡锷甚至希望义军听从劝告就此散伙了。蔡锷不是没有做过“策反”龙谦的努力,但连他自己都觉得语调苍白干瘪,龙谦只是报以微笑,“蔡松坡,你还是听我的劝告加入第五镇吧。”蔡锷同样没有答应。

大军在九江一带渡过了长江,进入了江西,终于抵达战场了。就在龙谦与司徒均受邀赴吴重喜的宴请之时,蔡锷在参谋处看到了封国柱的军报。他登时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万万没有想到,第五镇发出的第一击便狠狠打在了义军的“七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