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变倒不至于。但是人是会变的。关外部队发展迅猛,一年多的时光,已经要组建成师了!我是担心会出现内轻外重的局面啊。方某一片忠心,绝非离间大帅与鲁山之关系,还望详察。”
“忠心是建立在对事业,对团体上的,只忠于我一个人是靠不住的。”龙谦放缓了口气,“关外部队发展迅速,是借了日俄战争的光,更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否则怎么会有如此局面?所以我不能责怪鲁山与日军打硬仗。也只有打几个硬仗,部队才能真正有战斗力。现在我担心的是他们发展迅速,根子扎不深,缺少合格的军官和老兵,更缺少建立根据地的办法啊。”
“所以大帅还是要将大将派过去!”
“派谁?明远?周毅?还是时俊?第五镇是我们的根本,明远和周毅走不开,巡防营是我们全军的预备队,正在加紧建设,时俊更走不开。至于下级军官,倒是可以多派几个人过去。现在我已经不担心军事了,经过陈家窝棚、黑沟台和沈旦堡三场硬仗,鲁山指挥打仗的本事或许已经超过我了。要派,更要多派几个有文化,懂军律和政策,对建立根据地有心得的人去。”
方声远心中一动,“不知陈先生去合不合适?若论建立根据地,陈先生首屈一指。”
龙谦笑一笑,“鸣皋,你的心思我明白。这件事我会认真考虑的。”
“至少,关外部队要成立青军联组织。事实上,青军联已经有人过去了嘛。”
“这个可以。军法处也要建立起来,我想将敏忠派过去,你看如何?”
曹敏忠和方声远走的很近,思想上受方声远影响很大,都是极力鼓吹建立龙谦的绝对权威的代表人物。所以方声远立表赞同,“大帅英明。敏忠定当不负大帅。”
“不是负我不负我的问题,而是不要辜负国家,辜负这个时代。鸣皋啊,眼下立宪之风甚劲,你集中精力研究下这个问题,看对山东会有何影响?杨抚台最近跟我谈了两次,征询我对立宪的态度。我一个军人,管什么政治?”
方声远点点头。心想,若是你不懂政治,全国怕是没几个懂政治了,“可以。不过,方某以为,大帅眼下采取的静观其变,不轻易表态的做法极妙。凡是这种大变,先站出来的都不好。”
“嗯。如果日本打赢俄国,我估计立宪派将更为得势了。最近接到张季直的一封信,待会儿你去欧阳那里拿走,替我拟封回信。这位张季直,几乎成了鼓吹立宪最热衷的人物了。”龙谦不再谈关外局势,方声远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龙谦回到家,见王明远在,正与陈超谈着什么。
“司令,方声远又劝你控制鲁山吧?你可别听他的。鲁山绝对不会有二心的。”王明远开门见山。
“我心里有数。晚饭在我这里吃吧,我让张嫂加几个菜。对了,最近德国人又找你了?”
德军一直想再办一次演习,但这件事王明远做不了主,而且,第十协也有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