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1870 字 2022-10-20

冯国璋的师弟兼老乡陈光远是袁世凯留给他的主要干部之一,算是山东新军的二把手,这几日一直在收集北上的蒙山军情报,包括人数,装备等,甚至亲自化妆观察。就在西路蒙山军已经接近济南,东路已至,陈光远在济南西南的固山驿综合得到的情报,给冯国璋写了一封较专业的报告。

“……此次北上护堤,威胜军兵分三路,一路由兖州西进曹州,应是周毅所部第二标;沂州所部则再分两路,西路约三个营,经费县而兖州而泰安,克日抵达济南。东线为其主力,由沂州—沂水—青州北上武定……该部编制与我军基本相同,人员充实,训练精良,士气高昂,纪律严明。传言单日路程均在百里之上,前日西路遇雨,该部竟然冒雨行军而不歇息,令人惊讶……至于其武器,实为精良,全部为德制,遗憾之处是该部未携带大炮,不知其炮兵实力。唯就步兵,不独枪械齐备,更有军服式样新奇,颜色美观,一些随身的配备——比如人手一个深绿色的圆筒,曾不知为何物,近距离观察,方知是单兵炊具,行军带饮水,开饭时做饭筒,至为精巧,至为实用。观其行军状态,卑职以为,其训练均在我军之上,实为劲敌。较之两年前,已是天壤之别矣……”

陈光远当然是从蒙山军的行军力上看出了其训练的精良,武器就摆在那里,一眼就可看得清楚,但训练的优劣却需要一个坐标。长途行军就是最好的坐标,前出泰安近距离观看了预备役部队的开进,陈光远立即感到了沉重的压力——难怪袁大帅念念不忘之,自己处在袁世凯的位子上,又赶上朝廷着手整编新军,统一番号,如果蒙山军借此再上一层楼,北洋军(自袁世凯就任北洋通商大臣,其所部武卫右军便名正言顺地改称北洋军了)像独步北方的计划将要遇到严峻的挑战!

问题是袁大帅现在没有办法阻止蒙山军的崛起。原先的那点污点早就没啦——一场勤王救驾的大功早已洗白了这支响马的本来颜色,鲁南新政的巨大成绩更是稳固了他们在太后心目中的地位。袁大帅想借整编全国陆军之机将其拆散打乱彻底消除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培养一支足以与北洋军抗衡的部队或许正是京师那位死死握着大权不放的老太太的真正目的。

这些东西,是陈光远与老上司冯国璋分析得出的。也许冯国璋有着更高级的情报,但陈光远没有,只是分析而已。朝廷整编军队的信号一日强似一日,让北洋军上下如打了鸡血般亢奋。谁都知道,此番整编,不论是编四个镇还是六个镇,收获最大的将是北洋军,朝廷有自己的兵吗?也算有吧,去年春朝廷便将在京各旗兵丁拼凑为四营,名叫“京旗常备军”,驻扎保定,由皇族统带训练。大概那帮旗人大爷们练了一年连个步伐也走不好,这才在今年初夏,也没几天吧,将这支“京旗常备军”交给袁大帅统领,却又派来个户部右侍郎铁良为会办,怕将这支皇族兵给吞了!可见朝廷对袁大帅骨子里的戒心。

靠一支不成事的皇族兵是无法分北洋军的威势的,真正成为北洋军对手的是蒙山军!以慈禧的精明,岂能容忍袁世凯将蒙山军拆分消灭?何况人家跟太后的关系硬着呢。

陈光远在固山驿给冯国璋写了信,心里想着蒙山军这个潜在的大敌,直到凌晨才昏昏睡去,没觉得睡了多久,就听到窗外人声嘈杂,似乎在打群架,他心里一惊,立即披衣起床,出了驿站的院子,果然见自己的一队士兵被蒙山军追打的四处奔逃,不由得又急又怒。

第四节 抗洪(四)

固山驿距济南府不足五十里,算一个交通要道,北洋军在此常驻一个队。昨晚,黄锦辉的前卫五连进入固山驿,便引起了当地驻军的围观,但双方还算友好,彼此队官还寒暄了几句。当地已为客军准备了休息的场所,队伍很快就散归各自的营地了。

冲突发生于今晨。因宿营地的关系,黄锦辉的连队昨日的行程超过了130里,所以黄锦辉临时决定今晨推迟出发一个时辰,让自己的兵多睡一会儿,这样部队起床时间就晚了,早饭后整队时,几个出来溜达的北洋军士兵站在街道对面指点着五连,好像在点评着友军的装备。因为是夏天,固山驿的居民们大多数也起床了,不少的百姓也好奇地盯着这支与北洋军完全不同的军队打量。

……你看他们就有子弹带嘛,不过人家做的好,做成皮盒子挂在腰间比咱们用帆布缝了挂在身上好看……

……狗日的们军装才精神……也不知咱们的衣服是哪个狗操的设计的,难看死了……

那几个北洋兵在那里指点品论着,最终对蒙山军士兵身上墨绿色的圆筒筒发生了兴趣,彼此猜测着用途,倒是八九不离十,那一定是个餐具一类的玩意,不会是存放弹药的东西。其中职务最高的排长说,去,借一个过来看看,究竟是啥玩意?于是两个士兵便过去讨借,自然遭到五连士兵的拒绝。整队准备训话的黄锦辉过来冷着脸对两个士兵说,“军用装备等同于武器,哪有轻易借的道理?难道你们北洋军就是这个规矩?”

“呵,不就是看一看嘛。又不是不还。干嘛那么小气?”北洋兵碰了钉子,自然不高兴。

“不给看。想要,自己回去设计制造去。”黄锦辉骨子里对曾与蒙山军为敌的北洋军充满仇视。

“有啥了不起的?一帮响马!披上虎皮就以为你们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