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县竟有数处吗?草民久在山西,真是孤陋寡闻了。想必是山东吧?龙将军所部均是山东子弟,朝廷必定体恤士卒……”
“多谢吉言。龙某的部下确实归乡心切了。”龙谦心想,朝廷何曾体恤过士卒?他们想的不过是平衡力量,确保皇权稳固罢了,“那,我们就出去吃顿饭吧。算是我给贾先生接风。小丁,你看去哪里好?既要近便,更要安全。”
“那,那便听我安排吧,咱们不出去了,让酒楼将酒菜送来吧。”
“也好。”龙谦觉得这大半年来,张小丁变化极大,变得沉稳了,考虑问题更加周全。看来不管何时,环境最能变化人啊。
略过龙谦与贾继英把酒言欢,畅谈票号的前景。等龙谦第二日一早返回贤良寺,吴永劈头说,“中堂已接到旨意,朝廷委任你为威胜军右翼翼长兼兖州、沂州镇守使,率部克日返鲁,剿灭抱犊崮贼寇!”
“威胜军右翼?那是什么玩意儿?”喜悦从心底升上来,尽管没搞懂威胜军右翼是何物,但兖州、沂州镇守使他是清楚的,这就是鲁南军分区司令嘛。
总算如愿以偿!
上部 第三卷 壁立山东 第一章 满清新政
第一节 内幕
在很多人看来,龙谦突然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威胜军右翼统帅,并兼任了沂州、兖州镇守使,是沾了护驾之功。其实,在这份任命的背后,有一番费尽苦心的折冲樽俎。
李鸿章与奕劻在北京与洋人办着艰难的交涉,窝在太原狭窄阴湿的行宫里的慈禧也没有闲着。老太太一方面遥控着北京的谈判进程,一方面痛苦地反思着庚子国难。
令慈禧备受打击的庚子年正在溜走,当前最困扰慈禧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顺利结束与洋人的交涉,让洋人归还大清帝国的首都。慈禧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回到那个熟悉的环境,皇宫,西苑,以及她更为喜欢的颐和园。另一个问题则是如何应对残破的局面,变革成为了必然。慈禧多次想到了龙谦提出的革新建议上,不变确实是不行了,财政破产,军队被消灭,南方富庶地区都处于半割据状态,再这样下去,大清朝搞不好就要亡在自己手里了。
革新很紧迫,但更紧迫的是北京正在进行的谈判。问题集中在对所谓的“祸首”名单上,“祸首”们自然都是当初的主战派,准备牺牲谁,却不是李鸿章和奕劻可以决定的。必须由在太原的慈禧拿总。朝廷第一批拿出的惩办名单不能让洋人满意,于是像挤牙膏一样再添上一两个人名,洋人还是不满意,认为满清朝廷议和之心不诚。李鸿章只好再和太原朝廷函电交驰一番,声明若不在这个问题上满足洋人的胃口,后面关键的撤兵问题便无从谈起。
朝廷很苦恼。但又不得不一次次地让步。以载漪为首的“祸首”们其实都是慈禧的死忠,代表了满清最顽固的一股势力。每抛出一个人,等于削弱一股代表“最传统”的势力。皇室是不能动的,将端王推上断头台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信号,还涉及到皇位的传承,慈禧明白其中的厉害,所以绝不允许要载漪的命。洋人最痛恨的几个人中,庄亲王载勋“幸福”地死在了自己的王府,军机大臣刚毅莫名其妙地在逃出北京的路上便乱兵所杀,这等于解决了两个令慈禧十分为难的难题,人已经死了,洋人自然不再追究,若是载勋活着,也需要慈禧保一保,加上必须保的载漪,难度就大的多。至于赵舒翘、毓贤等主战汉臣,慈禧已决定抛弃了。
他们就像一双臭袜子,用过了就毫不客气地被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