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1805 字 2022-10-20

户部尚书立山和大学士联元都慷慨陈词,支持皇帝的意见,绝不能打!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已经丧失殆尽,如果战端一起,南北交通(主要指大运河,京师最缺少的粮食一直依赖这条运河北运)断绝,军饷器械无从补充,依赖一帮无知的拳民,如何抵挡?

这番话当然惹恼了执意向洋人报复的载漪,他指责联元和立山通敌(他二人刚去使馆与洋人交涉回来),认为他们其罪当诛,请求慈禧下令处斩。

联元是庄亲王载勋的女婿,这位狂热支持义和团的亲王立即跪倒求情,慈禧铁青着脸挥挥手,算是绕过了俩人。

会议没有结果。在宫中生了闷气的慈禧摆驾回到了她最喜欢的颐和园。她开始关心天津以及大沽口的消息了。因为她知道,人心和狂热是不足以带来战争的胜利的,如果真的打起来,依靠的还是军队。

这个时候,大沽口已经陷落两天了。慈禧接到了来自前线最高指挥官裕禄总督的正式报告,奏折的题目竟然是《接仗获胜折》!

裕禄的这份折子,颠倒黑白地描述了帝国军队如何勇敢迎战洋人,如何将洋人杀的落花流水,罗荣光如何沉着指挥,击伤洋兵军舰多艘。这份捷报让慈禧意出望外,接着来到的是廊坊大捷的奏报,海陆两路获胜,让慈禧数日的愁容一扫而空。

谁也说不清裕禄为什么写这样的折子。难道他不知道纸里包不住火?还是判断已经占领大沽炮台的洋人会主动撤退?

受到捷报鼓舞的慈禧次日再次召集御前会议,决定对洋人开战了。

慈禧命令前文提过的总理衙门的大臣许景澄,让他去使馆传达帝国朝廷的命令,限他们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北京。

许景澄之所以被调入总理衙门办差,是因为他曾当过清廷驻法、德、荷、奥、意等国公使。对于这个决定,对国际关系有着超越群臣的认知的他很是无奈。这时,意外的一幕发生了,光绪皇帝突然从御座上走下来,上前拉住了许景澄的手,哽咽着说,“朕一人死不足惜,如天下何?”许景澄也哭了。

慈禧大怒,骂许景澄无礼。如果是平时,慈禧定会治其罪,但现在正在用人之际,也只好忍着了。

这时,一贯采取壁上观的军机大臣王文韶竟然发言了,他说,自甲午后,财尽民贫,军备不足。现在与十一国开战,众寡悬殊,如何善后,还望太后三思!

这真是难得。连一向圆滑明哲保身的王文韶竟然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慈禧压住火,反问王文韶,你是为洋人进言吗?

谁也不敢再反对了。

许景澄带着照会去了使馆区,转达了帝国最高决策层的最终意见。使臣们自然不会遵循,他们也是无奈。因为使馆已经受到了义和团夹杂着清廷正规军的攻击,如果他们携带家眷离开使馆区,无疑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