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2140 字 2022-10-20

随着联军军舰朝着炮台开了炮,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清军岸防炮兵开始还击,战斗如期打响了。炮战中,守军猛烈的炮火击伤了联军的多艘军舰,美国海军“莫诺卡西”号,俄国海军“高丽芝”号在战斗开始不久受到重创。局势对清军有利,因为收获了战果,炮台守军士气愈发高昂。

炮战开始,自然惊动了北洋舰队,请示是否出击,北洋水师提督叶祖珪竟然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不准还击,不准开炮!这又是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在1900年,清廷留下的笑柄实在是太多了,作为炎黄子孙,却实在是笑不出来。

如果北洋舰队此时出战,忙于应付来自炮台密集炮火的联军海军很可能大败。

叶祖珪的这道命令令大清海军士兵怒火中烧,既然长官不准开炮,那就开枪吧。于是水兵们集中于面对外国军舰的一侧,用步枪射击。这完全是一种情感的发泄,于事无补,却招来了外国军舰的炮火,叶祖珪生怕军舰受损,急忙下令撤退,但是两艘英国军舰各拖着一艘载满了水兵的小船已经靠了上来,将买自德国的四艘鱼雷艇全部俘获,而吨位火力都不次于英舰的“海容号”竟然也被占领,叶祖珪自己也当了俘虏。

军舰在海上被敌人俘虏这样的奇葩事发生在充满传奇的1900年,或许就不是奇葩了。如果仔细研究这个记载于史书的事件,确有许多的费解之处,北洋水师官兵是配有自卫武器的,两艘逼过来的小艇能载多少联军水兵?既然北洋水师的官兵敢于用步枪朝联军军舰开火,难道就不敢对载着水兵的小艇开枪?联军水兵要登上鱼雷艇,即使没有火力阻拦,也不是一件易事,怎么能轻易地俘获四艘产自德国的鱼雷艇?而且,连北洋水师的旗舰和司令官都被俘虏?除掉北洋水师官兵开门揖盗,还能作何解释?

读者别以为成为谜团和笑料的水师提督叶祖珪就是天生的贪生怕死。此人在六年前的甲午海战中是北洋海军的中军总兵兼“靖远”号管带,作战勇猛,身先士卒。随后因基地威海卫陷落,靖远号被击沉,他受到了革职处分,蹉跌了好几年,直到去年才官复原职。这个时候,他一定想到了六年前的那场大战和因此得出的结论:战则无功,败则无过。但是,他没有想到,由此将自己亲手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北洋水师再次完蛋了,但炮台的岸防炮兵的抵抗继续着。但他们本来高昂的士气因海军莫名其妙的失败而受到了挫伤。不过,因为有坚定抵抗的罗荣光司令的督战,战斗仍在进行中。在黎明前激烈的战斗中,俄舰“朝鲜人”号、“基略克”号及德舰“伊尔提斯”号先后负伤。

岸防炮兵在对抗联军舰队的战斗中不落下风。

黎明时分,联军陆战队登陆,开始从陆地接近炮台。这就是陆战的意义,任何的海战,最终的结果还是要体现在陆地(岛屿)的控制,舰队间的对决不过是手段而已。

偷袭过来的联军陆战队员大约八百人,他们前进到距炮台五百米左右时被发现,当即遭到了炮火的拦阻,伤亡开始大量地出现,前进不得,后退也不易,因为他们完全处于露天里,无遮无挡。

就在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清军炮台升起了巨大的火球,伴着震耳的轰鸣,压住了战场一切的喧嚣。一发发自法国军舰上的炮弹,意外地击中了炮台后面的露天弹药库。

还是一个谜。清军难道不懂得弹药库的重要吗?既然可以修得起炮台,难道就不能为弹药库加一个顶盖?

这发对于联军幸运无比但对于清军却悲惨无比的炮弹改变了战局。凌晨五点半左右,天光已经大亮,联军终于攻占了大沽炮台。罗荣光及他麾下的数千炮兵全部殉国。

罗荣光,湖南人,曾参加曾国藩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因作战勇敢屡获升迁,后加入淮军系统,在攻打常州时率先登城,战后升为副将。再后来,跟着曾国藩围剿捻军,升为记名提督。1881年,奉李鸿章之命,在大沽设立水雷营,因功升任天津镇总兵。1900年6月17日的凌晨,这位镇压过农民军的“刽子手”在他的岗位上自杀殉国。

在岸防炮兵英勇抵抗侵略者的整个过程中,清军驻天津的步兵部队没有一兵一卒的增援,尽管罗荣光派出了好几拨求援的使者。

驻天津的直隶总督裕禄在这个血火之夜睡的十分安稳,对于罗荣光的求援,他拒绝了。理由很充分,保留重兵,守卫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