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营官的第二营就差劲了,远远地落在后面了。因为没有后队的影子,蔡成勋派出通讯兵骑马联系后队,告知前面的情况,让他们加快行军速度。
根据郑诚的介绍,秋村距郑家庄不过十余里的路程,隔着一道大山粱。虽然郑诚求战心切,但持重的蔡成勋还是拒绝了郑诚连夜进兵的要求,坚决不肯走了。因接近郑家庄了,蔡成勋要求各队为单位保持高度戒备,不准分散活动,枪不离身,人不离队,严防贼人偷袭。蔡成勋特意安排战力最强的第一队担任警戒部队,他并不相信巡防营。
一队接令后放出去了警戒哨,没有传回危险的消息,这让他安心不少。巡视全村后,觉得村子里冷冷清清的,这也难怪。这年头,无论是兵是匪,老百姓是能躲就躲。他在村子中心见到在水井边洗衣服的几个妇女,她们看到官军,慌慌张张地抱着洗衣盆各自回家了。这更让蔡成勋放下了心。
暮色逐渐笼罩下来,进入秋村的部队正在休息等待晚饭,联系后队的骑兵还没有消息,秋村的几个头面人物出面将蔡营官迎进狭窄破败的村公所,殷勤招待,那边已经吩咐下去,宰两口猪,好好招待官军。
蔡成勋对村公所的热情很满意,走了一天山路,饶是他空手骑马,也感到腰酸背痛,何况那些荷枪实弹的士兵?天气已经冷了,尤其是在山里更觉如此,士兵们都背着背包,更增添了负重。那些从直隶过来的老兵还好,少数从沂州招收的新兵就差远了,一个个东倒西歪地找了背风处休息,七仰八叉地躺了一地。
蔡成勋不自觉地摇摇头,进了村公所后,问郑诚是否认识这些乡邻,郑诚摇头说他不认识。这也难怪,他弱冠离家,已经十几年了,别说是邻村,便是郑家庄,怕是有一半以上的人也对不上号。
“蔡大人请宽心,赵县令不是说贼人并未占据周围的村子吗?即使有个把贼人隐匿在庄里,见大军进驻,早吓跑了。”这话里有别的意思,郑诚还是希望蔡成勋连夜进兵郑家庄。
蔡成勋当然听得出郑大公子话里的意思,地形已经落实了,此处距目的地虽然只有十里,但隔着一道山梁,绝对不能再走了,“若真有贼人的探子,你家怕要遭难了,贼人闻听我军抵达,难保不烧庄逃走。”
郑经尚未接话,村公所的人赔笑道,“军爷说笑了,俺这秋村可不比郑家庄,是个小村子,村里的人谁不认识谁?哪有生人啊?不信你可以问问,要是俺胡说,你杀俺的头。”
“你认识郑大公子吗?”蔡成勋指着郑诚问。
“俺听说过,却不认识……”
“那,你们知道郑家庄的情况吧?”
话题转到了郑家庄,村公所的人说他们知道郑家庄的事,怕的很,村里几户富户都跑了,留下的都是没地方走的,正盼着官军来呢。
蔡成勋疑惑地问,贼人真没来你们庄?回答说真没来。据说是白魏和陈家崖都被贼人给占了,或许是这边离得远,道也不好走,贼人至今未露面。俺们?俺们哪敢过去呀?俺们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连郑老爷的乡兵队都不是对手,俺们哪有那个胆子!
话题便转到了乡兵队,郑诚也不敢如实讲郑家庄乡兵队居然有五百来支洋枪!这不是要造反吗?至于秋村,也有乡兵,不过只有三十余号人,十来支汉阳造,枪和子弹还是买自郑家庄的呢。蔡成勋一面休息喝茶,一面琢磨着秋村,总觉着这里面有什么不妥之处。这完全是直觉,蔡成勋喊过通讯兵,传令各队,以队为单位用饭,不准解散,枪不离人,随时准备打仗。
村公所的人被蔡成勋赶走了,他想独自歇一歇,顺便考虑下明日的战事,郑诚见他闭目假寐,蹑手蹑脚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