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决心已定,诸位爱卿议议,该如何发动这一次的进攻,选择什么时机进攻,至于说是否进攻之事,今日就不要议论了。”
朱由检说完了开场白之后,脸色微微有些红了,他不可能不激动,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都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从这一点上面说,他的成就,就超越了先皇。
杨嗣昌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多次分析过辽东的局势,以为皇上的决策是英明的,今年之内,拿下黑山、义州和广宁,做好一切的准备,明年和后年展开攻击,夺回沈阳、辽阳等地,收复失地,彻底摧毁后金鞑子,皇上考虑进攻时间的问题,臣以为,五月份之后,展开进攻,很是有利,三月和四月会遭遇梅雨季节,不利于大部队进攻,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春耕时节,大军出动,恐怕影响到农时,五月到十月,半年的时间,臣以为,若是作战顺利,足以拿下黑山和义州、广宁等地了,如今是二月了,若是五月展开进攻,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
朱由检点点头,杨嗣昌是内阁首辅,这个表态,基本统一了内阁大臣的思想,没有谁会在进攻还是不进攻的事情上面纠缠了。
朱由检不得不担心,朝廷之内,很多人还是想着过安稳日子的,恨不得目前这样的状况,永远的维持下去,他们想到的不是什么击败后金鞑子,不是收复失地,而是自己的日子是不是过得舒服。
杨嗣昌表态之后,朱由检看向了内阁次辅唐世济。
唐世济清理了一下嗓门,慢慢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完全可以展开对后金鞑子的攻击了,臣的侄子唐海泰,在辽东巡抚衙门,每日里都接触到边军,如今边军的士气高涨,都想着能够剿灭后金鞑子,这样的士气是非常宝贵的,也是对朝廷非常有利的,辽东巡抚陈新甲,敢于任事,到辽东之后,做了很多的准备,从去年腊月开始,就在囤积粮草,为进攻后金鞑子做准备了,如此的情势之下,若是朝廷犹豫,会伤了辽东将士的心,臣完全赞同皇上的决定,至于说相关的部署,是不是今年之内拿下黑山、义州和广宁之后,就暂停进攻了,臣以为不一定,战斗的决策,主要在前方将士审时度势,若是机会好,可以趁势攻击,取得更大的胜利。”
唐世济说完之后,朱由检更加的高兴了。
不过,杨嗣昌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唐世济说出来这样一些话,这里面的含义太丰富了,一是表现出来对辽东情况的掌握,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辽东的事情,自己的侄子唐海泰都到辽东去了,当然能够清楚情况了,二是直接肯定了陈新甲,意味着这一次的战斗,直接由陈新甲来指挥了,皇上还没有提到谁指挥这次作战的事情,唐世济就迫不及待的肯定陈新甲了,要知道,苏天成还是蓟辽督师,这么大的战斗,难道与苏天成无关。
最为重要的,杨嗣昌是内阁首辅,唐世济在这里抢占风头,说出来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仅仅是为了让皇上高兴。
第八百零三章 内阁的争论(2)
战略部署和战术布置,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牵涉到诸多将士的生命,牵涉到征战是不是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牵涉到了大明朝的未来,但唐世济所说的意见,显得过于自信了一些,皇上明明说了,今年攻下黑山、义州和广宁,接下来还需要时间准备,至于什么时候对后金发动总攻,那还需要详细的部署,但唐世济的意思,就是要求陈新甲可以趁胜追击,甚至是一句剿灭后金鞑子,取得最终的胜利,这里面的区别是很大了。
这是权力大小的问题,其一是明确陈新甲统领这次战斗的事宜,其二是陈新甲能够做出来什么样的部署,是试探性的进攻,还是进行总攻。
事情当然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唐世济对苏天成一直都是有些看法的,或许以前在南直隶的时候,唐世济是支持苏天成的,时过境迁,唐世济改变了看法,而且改变的很是彻底,朝廷里面,大部分弹劾苏天成的官员,都是吃过亏的,但唐世济什么事情都没有,可能是出于一些愤怒的心态,唐世济和苏天成成为了明确的对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