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页

“毕大人,威廉,我还是有要求的,技术方面,我是外行,但我知道一点,火炮的威力,取决于杀伤力,射程越远、威力越大,就越是成功,所以说,我只能够提出来总体的要求,那就是我们的火炮,必须要不断的进步,越来越有威力,至于说耗费银两的方面,你们不用担心,督师府会满足的。”

“毕大人,威廉,还有一点要求,你们必须要记住,任何的时候,人都是第一位的,若是在研制火炮的过程中,发生了危险,首先保住个人的性命,不要去管设备,同时,基地所有人的待遇,必须要落实,核心的技术,只能够掌握在你们少数几个人的手里,你们身边的卫士,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护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要求卫士去做的。”

苏天成说完之后,毕懋康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威廉就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大人,属下到大明好多年了,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话,大人的话语,属下记住了,属下一定尽力,研制出来最好的火炮和火器,属下代表所有的技师和工匠,感谢大人的关心。”

威廉说完之后,毕懋康也开口了。

“大人,下官一定会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的,目前基地的经费充足,材料也是足够的,只是今年的生产量有些大,还需要一部分的精铁,下官已经要求贺大人去采购了。”

造船厂、火炮基地和威海卫码头,包括蓬莱城水师驻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材料,在购买这些材料的过程中,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的商贸,已经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了,这里出现的巨大商机,早就引起各地商贾的注意了,特别是在安宁堡和靖边的商贾,非常的聪明和敏锐,他们知道,苏天成到的地方,就会出现巨大的商机,所以说,绝大部分的商贾,都开始在登州、莱州和青州设立商铺,这里面,包括了朱审烜、朱由菘、秦王朱存枢、瑞王朱常浩和韩王朱亶火脊等显贵。

住在青州的万成贵,根本就没有估计到,登州、莱州和青州的商贸,发展如此的迅猛,他对苏天成,剩下的就是万分的敬仰了。

第七百五十七章 辽东的变化(1)

登州、莱州和青州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辽东也开始出现变化了,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陈新甲觉得,自己已经准备的很是充足了,可以慢慢开始动手了,所以说,他再次写出了密折,肯定皇上下旨,首先对辽东的官员进行适当的调整。

秋收季节,辽东也获得了丰收,十余年的时间,这是辽东第一次收获这么多的粮食,上下都是很高兴的,不过按照苏天成确定的政策,这些粮食,大部分都是属于老百姓自己所有的,上缴的部分不多,这令陈新甲有些不满意,他很清楚,军队离开了粮草,就难以维持,就算是军饷暂时不足,只要有粮食,一样可以暂时维持的,辽东的江宁营、榆林营和边军,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明军了,悉数都是专业的军人,没有了军屯户,军队自身没有粮食来源,必须依靠军饷和赋税来养活,以前这些事情,都是督师府办理的,也就是徐尔一直接操心的,包括边军和榆林营的开销,朝廷拨付的军饷,基本还是充足的。

陈新甲上任之初,向皇上争取到了一个政策,那就是维持边军的军饷,尽管说边军裁撤了十七万的军士,但军饷还是维系以前的水平,朱由检考虑到,陈新甲上任之后,肩负特殊的任务,所以也就答应了陈新甲的要求,要求户部不要削减辽东的军饷。

秋收过后,动手的机会成熟了,陈新甲想到的是从两个方面首先着手,一是军队的粮饷,必须是巡抚衙门来掌握,一旦掌握了军队的粮饷。等同于控制了军队,二是从调整官吏着手,调整之后,督师府虽然还存在,但形同虚设,辽东的大事情。都是巡抚衙门决定。

这是两个大的调整,关乎到辽东的全局,陈新甲还是有些谨慎的,经过几个月才决定动手,这样把握性就大了很大了。

陈新甲来到辽东之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和秦三德搞好了关系,要知道在辽东,能够和皇上接触最多的。就是江宁营监军秦三德了,秦三德是代表皇上管辖江宁营、甚至是监视辽东的整个情况的,通过秦三德,皇上能够准确的掌握辽东的情况,同时秦三德是大太监王承恩身边的红人,与秦三德搞好了关系,就等同于和王承恩搞好了关系。

陈新甲很清楚,自己在辽东没有根基。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皇上,如此的情况下。与所有皇上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就是重中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