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成终于来到了大堂,他的身边,是江宁营的监军洪承畴。
苏天成请出来圣旨和尚方宝剑的时候,所有人都跪下了。
宣读圣旨的时间有些长,但关键还是在后面的内容。也就是任命诸多的知府。
“……渠清泽任西安府知府,苏平阳任延安府知府,朱由菘任凤翔府知府,朱审烜任汉中府知府,孙思宗任平凉府知府。鹿太兵任庆阳府知府,陈于泰任巩昌府知府,邓辉任临洮府知府……”
“……苏二童任西安府同知,苏俊任汉中府同知,蓝桥正任汉中府同知……”
“……柳敬亭任承宣布政使司知事,岳高峰任提刑按察使司知事……”
这是一份令任何人吃惊的圣旨,从这道圣旨里面,陕西的诸多官吏,更加体会到了苏天成在朝廷里面的影响,或者说皇上是如何的看重苏天成。
渠清泽、苏平阳、孙思宗、鹿太兵、邓辉、苏二童、苏俊、柳敬亭、岳高峰等人,都是苏天成从河南府待到陕西省来的,更为关键的时候,这些人中,除开苏俊是进士出身,其余人都是杂牌军,渠清泽从军队中间出身,孙思宗和鹿太兵是生员出身,其余人根本就没有经历过科举考试,可就是这样的一些人,居然都能够成为朝廷官员,其中更是不乏四品知府,这些人几乎掌控了整个陕西的官场,从这一刻开始,三司的作用,不会很大了,也就是说,蒲开强、左孝虎、谭宗亮等人,都必须要听苏天成的安排了。
这是一方面的影响,更加重要的影响,来自于朱由菘和朱审烜两人的安排。
朱审烜是晋王,响当当的藩王,安排到了汉中府担任知府,朱由菘是福王世子,当今皇上朱由检的亲表弟,到凤翔府担任知府,这两位皇亲国戚来到了陕西,出任知府,这也表明了,皇上的圣旨终于开始落实了。
至于说陈于泰离开了翰林院,堂堂的状元,却安排到榜眼的手下,到巩昌府出任知府,倒不是引发很多人注意了。
这里面的原委,苏天成是清楚的,就在他到京城的时候,一个老熟人前来拜访了,周延儒的管家周康,周康带来了周延儒的亲笔信,里面重点说到了陈于泰的事情,陈于泰虽然还是在翰林院担任修撰,但因为温体仁把持朝政,陈于泰根本没有进言献策的机会,就算是顶着修撰的名分,也是有名无实,当年的状元,几乎要被众人遗忘了,在这个过程中间,陈于泰多次的申请外放,甚至没有期盼能够留在京城,可这样的要求,也不能够得到满足,万般无奈之下,陈于泰求助于周延儒,毕竟周延儒是当年的首辅。
苏天成答应了周延儒的请求,建议陈于泰到陕西去。
至于说朱审烜,那是苏天成主动要求到陕西的,朱审烜是聪明人,但从来没有在官场上有过磨砺,对官场上的诸多事情,也是雾里看花,作为皇亲国戚,步入官场,遭遇到的诘难是很多的,满朝的大臣几乎都反对皇亲国戚步入朝廷,一定会人为的设置种种的障碍,以此来证明皇上这道旨意是错误的。
越是这样的时候,苏天成越是要让朱审烜到陕西来,通过他的帮助,让朱审烜在陕西做出来一番的成绩,这样就能够最好的证明,皇上的决定是正确的。